大彎北違法商業宅》北市府「分工不合作」 釀20年違法共業「奇案」

2017-12-01 07:30

? 人氣

台北市大直一帶的大彎北段商業宅,晚上亮麗的夜景下,潛藏千戶違法使用,北市府對於處罰卻一籌莫展。(陳明仁攝)

台北市大直一帶的大彎北段商業宅,晚上亮麗的夜景下,潛藏千戶違法使用,北市府對於處罰卻一籌莫展。(陳明仁攝)

大彎北的違法商業宅問題持續延燒,2016年遭監察院以疾言厲色糾正,柯文哲稱此為「歷史共業」。事實上,公務體系疊床架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起「三不管」地帶持續存在?都發局成員並不諱言,造成今天的情況「所有人都有問題!」而在柯文哲看來,公務員間的「分工不合作」及民眾的「知法犯法」,是這起事件的根本原因,但有趣的是,最後關頭,柯市府顯然也利用了公務員的「分工不合作」舊疾,來達到「表面裁罰」,實則「暗渡陳倉」的個人政治目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監察院調查報告 「坐視縱容,顯有違失」

監察院2016年8月的調查報告指出,大彎北的「坐視縱容,遲遲未能有效管理、遏止及查處…違規事實之處理與稽查作業長期消極放任,坐視縱容,應為而不為,遲遲未能有效管理、遏止及查處,顯有違失。」

都發局官員對大彎北一案表示,這是個20多年的積習。建商一開始就「掛羊頭、賣狗肉」,在台北市,建商也知道商辦大樓不好賣,因此,投機地用亮麗的名稱包裝閃躲,賣出後,運用二次施工,使成為違法商業宅,建商看準住宅屬於私領域,都發局根本無從進入審視用途,加以住宅不易擾鄰,鮮少遭周邊檢舉,多達千戶的大彎北民眾心存僥倖,投機認為政府不敢處理,貪圖及冒險心態也跟著來,都發局官員分析,住家百分百知道此區不該作為住宅使用,因為光是研究報告就顯示該區房價較周邊至少便宜2成,實際了解,更只有市價的一半!

為了處理此案,市府曾函文內政部詢問,為完善這些違法者的權益,內政部依舊要求要有完整的程序才能懲處。

市府必須視察是否作為住家 但沒人會開門

首先,給予住戶行政指導的現勘通知,告知市府人員將前往視察是否作為住家使用,不過,都發局人員相當清楚,屆時100戶勢必有高達99戶不會讓官員進入,內政部指引出方向,第二步,間接引用水電或稅籍資料判定違法,最後,讓住戶有陳述意見的機會,才得以開罰,用以上述三步驟來完善應保障的民眾權益。

20171130-專題配圖.大彎北段商業宅,潛藏千戶違法使用待罰,有些依外觀疑似作住宅用。(陳明仁攝)
在台北市,建商也知道商辦大樓不好賣,因此,投機地用亮麗的名稱包裝閃躲,賣出後,運用二次施工,使成為違法商業宅。大彎北段商業宅外曬衣物,疑為住宅使用。(陳明仁攝)

都發局指出,都發局前往民間大樓時,依法只能基於「公安」理由,但公安往往存在於公共空間,都發局根本無法進入室內,衍生民眾得以二次施工作住家用途的空間。因此,民眾申報的稅籍,成為市政府唯一可以與現實結合的資訊來源。不過,都發局認為,現在沒法一次到位的改革,可以做的是先往稅賦公平前進,至少在稅種上要公平,12月以前,市府會前往現勘,1月起開罰。

北市近3萬戶「違建」 還要繳住宅稅、營業稅

柯市府高層認為,過去,稅捐稽徵處在核給民眾稅種時,對所在土地使用分區可否作為該用途不在乎,對於是否「核實」出現相應的使用不關心,就連都發局基於業務需求,希望得知稅處的作業方式,稅處也不願多講,才會造成大彎北的「怪案」,即明明不合法,政府卻仍課以不該有該用途的稅,就如同北市近3萬戶「違建」,卻還得繳交「住宅稅」或「營業稅」一樣的詭異,不但政府施政邏輯錯亂,小市民更是不爽,明明繳了錢,還要被拆,簡直莫名其妙!

細觀此類北市府不同單位間「本位主義」嚴重,致「分工不合作」的案例,幾乎天天都在上演,且絕非大彎北此一個案。

20171130-專題配圖.大彎北段商業宅,潛藏千戶違法使用待罰。(陳明仁攝)
北市府「分工不合作」的案例,幾乎天天都在上演,且絕非大彎北此一個案。(陳明仁攝)

舉例而言, 2009年以後,中央將營利事業登記改為商業登記,為便民及加速流程,鬆綁相關規定,商業處在核給商業登記時,人員並不會到現地查核是否真的作為商業使用。

記者實際試驗 商業登記櫃台不會查核真實

經記者實際到市府的商登櫃台證實,承辦人告知,只會在民眾申請商登當下,用電腦資料核對民眾提交的店面位置是否可設為店面,如此,出現了許多民眾的商登地址與實際營業地址,根本不在同一處的「不實登載」情況。台大「中國新歌聲」的承包商幕婕塔,於出事後遭發現營登地址竟是毫無關聯的「藥局」,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縮影,突顯了都發單位與商業登記單位之間,只有「分工」,卻「不合作」,於是,中間出現了三不管地帶。

20171130-專題配圖.大彎北段商業宅,潛藏千戶違法使用待罰,區段內的空地。(陳明仁攝)
大彎北段商業宅,潛藏千戶違法使用待罰,區段內還有許多的空地。(陳明仁攝)

對小市民有什麼影響?許多不知情的市民在獲得商登後,興高采烈地進行百萬施工裝潢,突遭人檢舉違反土地使用分區中,該區不得作為商業使用的規定,才欲哭無淚,此時開始質疑:商業登記是政府給的,稅種也是政府核的,怎麼今天卻要來罰款?甚至要求拆除搬離、害我血本無歸?

在上面的情況中,政府顯非一體,本位主義嚴重,但在小市民眼中,政府處理事情的邏輯,理當一致,但實情卻非如此,不但對小民的生活生計影響嚴重,更嚴重斲喪政府公信力。

柯市府巧用「分工不合作」 達到表面裁罰

不過,柯文哲雖痛恨公務員間的「分工不合作」,但此次大彎北段的商業宅問題,刻意讓稅處不到場核實勘查的舉措,顯然有柯市府有意巧用此「分工不合作」舊疾,來達到「表面裁罰」,實則「暗渡陳倉」的個人政治目的。

柯文哲透過PM制 指派可以信任的負責人

換個角度,柯文哲當了3年的市長,對8萬公務員大軍的「本位主義」問題當然知曉,因此,他需要一套方法來打破公務員間的本位,他透過專案負責人(PM)制,來推動市政。即指派可以信任且職位夠高的負責人,直接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此角度來協調局處間的互相扞格問題。

而透過此方法訓練出來的專案負責人,若能熬住過程的辛苦,有足夠的辦事能力,即被柯文哲認為有能力者,在2018年選戰期間有望有一席之地,並有機會進入下一屆市長任期的小內閣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