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庭專文:從封閉到開放,兩岸從未間斷的「密使」

2021-04-25 06:20

? 人氣

北京利用「釋俘」對台統戰,如同五○年代「密使」運作一般,對國府當局帶來沉重的壓力,部分友台美方人士開始鼓勵蔣經國應嘗試與北京接觸,以免美方輿論怪罪國府的態度過於執拗。正當小蔣感到力有未逮之際,中共內部的權力變化讓兩岸氣氛再度出現轉折;一九七六年春天,中共總理周恩來去世三個月後,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出現大規模以悼念為名的群眾運動,「四人幫」極左勢力藉機整肅批鬥鄧小平,並於四月七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撤銷其所有職務。在政治風向轉回極左激進路線後,北京對台政策也從前一年的和平基調轉為強硬的「武統」,七月初美國參議員史考特(Hugh Scott)訪問北京時,接見他的國務院副總理張春橋發表了美、中開啟關係正常化協商以來最強硬的談話,聲稱美方期盼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是不可能的,最可靠的辦法仍是透過武力解決,揚言美國如不設法早日解決此問題,那麼就讓「解放軍來代勞」,雙方晤談在激烈的爭辯下不歡而散。幾在同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葛柏(Leslie Gelb)應中共駐美官員之邀參加一場晚宴,席間中方不斷提及台灣問題,強調非以武力無法解決,態度之嚴厲前所未見,當葛柏詢問對方何以至此,中方回答「向來如此」,當他進一步表示此種立場無益於美、中建交時,對方竟回答「這是你們美國人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在兩岸議題上的強硬發言,讓白宮國安團隊研判是左派人士為爭取軍方支持而故作姿態,未必影響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進程。然而一九七六年的夏天,台灣海峽確實不太平靜,汕頭與廈門之間的解放軍不尋常地動員,七月三日清晨福建共軍向金門外海一座無人島發射三十八枚砲彈,砲陣地有三十四門砲脫下砲管,進入備戰狀態,蔣經國自記這是「八二三炮戰」以來的第一次,研判中共可能藉由炮擊金門或者佔領東沙島來困惑美、蘇兩大強權,打擊台灣民心,同時轉移內部的注意力。儘管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福特並不樂見中共的權力更迭影響了雙方建交的進程,然而即使是最熱中發展與北京關係的華府要員,都悲觀地認為北京似乎已失去耐心,不惜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就在眾人對前景感到黯淡之際,一九七六年十月初、距離毛澤東去世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華國鋒、葉劍英與汪東興發動「懷仁堂政變」,逮捕「四人幫」,並宣布文化大革命結束了,政治風向再度出現大轉變。巧合的是,中共極左勢力被消滅後不久,又再次出現國、共雙方派人進行秘密談判的消息,並透過日本報刊在國際社會流傳。在此充分呈現了兩岸關係的詭譎多變。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書封。(遠足文化提供)
蔣經國的台灣時代》書封。(遠足文化提供)

*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東方學部博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美國舊金山大學環太平洋研究中心傑出訪問學者,2008年獲選為英國皇家亞洲學會院士。自2007年起獲聘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2010年起出任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本文選自作者著作《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遠足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