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議員不開會只跑攤,是什麼樣的政治文化?

2021-04-20 05:40

? 人氣

地方議員少開會多跑攤,也是地方政治生態「一景」。(圖/高雄市議會提供)

地方議員少開會多跑攤,也是地方政治生態「一景」。(圖/高雄市議會提供)

自太陽花運動後,立法院受到全台灣人民高度的關注,2016年的第九屆立委以來,出席率高、質詢率高已經成為常態,立法委員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我們也更能看出,哪些委員頗具專業,哪些政黨徒有席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地方議會仍是一團泥沼,近期台灣基進連續揭露高雄市議會、台南市議會開會遲到、議事廳空空如也的情況,引發市民高度關注,紛紛質疑,原來我們的議員如此糜爛,許多認真用心的本土民意代表,也開始討論「遲到未到已是常態」之陋習,受監督的台南、高雄市議會如此,其他縣市的市議會如何?我們甚至不得而知。

然而,也有民代指出「不開會,是因為在蒐集民意」,並且秀出自己與民眾的合照以示在議事廳外仍是用心服務。

在台灣基進批評高雄市議會本會期開議首日僅一小時即流會是對不起市民後,一位當天未到場的新世代高雄市議員發文指出,跑攤才能接地氣,才能熟知民情。的確,只有親自接觸民眾,我們才能得知民之所欲,但是,市議會就是反映這些意見的場合,不進議會的人數多到連開會都勉為其難,僅僅是中國國民黨兩位議員走出議事廳就成功促成流會,這樣真的是民眾期待的「民意代表」嗎?

以高雄市為例,議會錶定會期共有兩次七十日,總共一百四十天的時間,除此之外的兩百多個日子,都是市議員可以正大光明勤走地方,向市民請益的時間,倘若兩百多天的蒐集(更何況每個議員還有六至八位公費助理)還不足以反映民意,這或許代表,過去接到一個陳情,就處理一個陳情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已經達到瓶頸,正需要嘗試不同的方法,才能解決市民的需求。筆者認為議會問政、勤走地方兩者是缺一不可,就像是備料與烹調的過程,我們很難說自己非常擅長備料,就能端出一桌好菜。

過去,我們認為只要有越多年輕的議員進入議會,就能多少改變過去那種「勤跑紅白帖,市政沒半撇」的文化,如今,我們卻看到未滿四十歲的市議員,卻對這種文化毫無疑義,就知道年齡並非一切,思考邏輯才是重點,或許議員是在各種攤中疲於奔命,沒有時間重新檢視這款讓議員忙碌、市民無感的文化。

我們僅需思考「電視上議員都不上班、議會流會不斷,卻出現在自己面前敬酒」市民將會作何感想,答案便呼之欲出。

*作者為台灣基進高雄黨部新聞部主任,高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