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牛仔碰上俠士,台灣別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

2021-03-24 07:00

? 人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外交部長王毅(左二)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外交部長王毅(左二)會晤。(美聯社)

這是一場中美之間史無前例的高層對話,即使是在川普時代,也未曾出現如此無視外交禮儀,不顧彼此顏面的對話。這一回,自大的美國牛仔碰上了無所畏懼的中國俠士,雙方有備而來,尚未握手就各自露了幾招,讓外界驚訝之餘,也大開眼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次對話,雙方各懷鬼胎,也不想解決任何問題,因此,沒有聯合聲明或具體結果,絲毫不令人意外。會後,雙方雖然不忘繼續酸言酸語,但還是出現一些「坦率的」、「建設性的」、「有益的」外交辭令,為未來的對話留下了餘地。

這一場史無前例的對話,發生在川普之後,反而讓人更清楚認識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正因為如此,有關各方都應認真思考此一會談背後的意涵,顯然後頭還有好戲連台,而台灣想躲也躲不掉。這一次對話,透露了不少訊息,中美關係的門道或許就在其中。

少林拳為主,太極拳為輔

首先,美國其實一開始就已經規劃好劇本,從公布國安戰略暫訂指南、舉行四方安全對話、行前投書媒體、出訪日韓並發表聯合聲明、公布制裁陸港高層人員名單等等,然後以中美對話為終點,其目的就是要營造一種結盟的壓力,給中國下馬威。

美國在會前更公開表明這不是戰略對話,而且只是一次性的對話。布林肯自己也說,此行有兩件事情要做,第一,分享對中國大陸很多行徑的深切憂慮,第二,清楚表達美國的政策、優先事項與世界觀,這兩點都做到了。可見美國一開始就沒有想要有什麼成果,而美中高層對話只是這一連串表演的最後一站而已。

美國的算盤,中國豈會不知,因此打蛇隨棍上,將計就計。美國既然把自己裝扮成一副牛仔模樣,中國也順勢演起了不畏牛仔的俠士,可見雙方都把它當成表演場所,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平台。這一連串的戲,美國的安排太過於粗糙,本想藉此拉高自己氣勢,以利自己在未來的實質會談中取得有利地位,但對中國而言,這一次對話如果不殺一下美國的銳氣,那以後的對話就會更困難。美國固然料到中國必然進行辯駁,但沒有想到竟是如此直接、嗆辣。從媒體報導來看,中國的突襲取得了效果,但重要的是,未來美國牛仔面對中國俠士時,內斂的太極拳少了,更多的是陽剛的少林拳。

舊仇新恨齊上心頭

其次,為什麼原訂雙方每人各二分鐘的開場,會演變成一小時的互嗆?限時兩分鐘的意義,就是希望雙方都講一些場面話,為會談暖身,時間不必太長。但美方一開始就拿新疆、西藏、香港和台灣問題批評中國,並否認這是內政問題,而且指控中國利用經濟力量脅迫美國的盟友。指控的確不需要太長時間,而且這些指控美方是一講再講,其目的在營造一種中國就是如此的國際認知。面對這樣的指控,中方當然會駁斥,而駁斥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此時中國也顧不上時間限制了。

在這樣的場合,後發言者往往會視對方的發言內容而有不同備案,從楊潔篪的談話可以發現,他的開場白可分為兩大段,第一大段也是兩分多鐘的時間,談的是大陸取得的成就,算是四平八穩的外交辭令,第二大段則是對美國指控的反擊。第二大段本可不講,但布林肯有了那番指控,反倒給了楊潔篪機會與藉口反擊,這是美國自大之下的疏忽。

楊潔篪的反擊,招招狠辣,前所未見。其實,美中之間已經累積了四年多的矛盾,這些矛盾日益深化,但拜登政府似乎沒有打算停止川普時期的對中政策,反而還想拉幫結派,加深打壓與圍堵的力道。對中國來說,已經忍受了四年多,舊恨再加上新仇,齊上心頭,不僅忍無可忍,而且沒有必要再忍。這一次雙方的表演,反映了美國的自大,也反映了中國應對美國的思維已有轉變,中美關係確定進入了新常態。

口頭強硬不足以拉幫結派

第三,拜登抗中的新法寶是結盟,以形成四方圍堵的壓力。因此美國要對中方擺出強硬姿態,才能取信於盟友。美韓之所以在聯合聲明中未提中國,就在於韓國既有朝鮮的威脅,又離中國最近,而且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密切,因此不願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美國要拉幫結派,本身就必須在中國面前表現強硬,才能吸引更多國家加入反中聯盟。布林肯的開場白,就是要告訴盟友,你們放心,我們就是如此面對中國。

 

然而,美國應該了解,要拉幫結派,對中國表現強硬或許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有兩個因素:

(一)以今天中美實力差距的縮小,美國拉幫結派的效能有多高,中國會因此而無法崛起嗎?

(二)加入美國與得罪中國,這筆帳是否划算,每個國家自有算盤。中國不是過去的蘇聯,美國也不是單極時代的美國,而美國卻還想表現得像牛仔一樣,反而讓人感覺有壯膽的意味。

中國當然了解美國的用意,因此直接回擊美國,也是在向其它國家傳遞訊息,中國無懼於美國,任何想加入美國來對抗中國的國家,也會付出相當的代價。這一場對話之後,日本恐怕已經後悔和美國發表那樣的聯合聲明,而韓國則慶幸自己沒有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在亞太地區,日本只有一個,但更多國家可能更像韓國一樣不願選邊站。

美國對中國的指控,不論是人權問題、網路攻擊、經濟施壓,美國自己都是個中老手。就以經濟制裁來說,美國恐怕是二戰之後使用最多的國家。美國對中國的指控,看在許多國家眼中,不僅沒有說服力,而且是很熟悉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充滿了偽君子的風格。這樣的美國,想要與他國結盟,如果彼此沒有具體的、實在的利益交集,最後只能落得一場空。

2021年3月19日,美中阿拉斯加會談結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發表談話(AP)
2021年3月19日,美中阿拉斯加會談結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發表談話(AP)

底線思維與鬥爭精神

第四,這是第一次中國在美國領土之上,高官之前,公開要求日後兩國的關係是平起平坐,楊潔篪的兩大金句:「美國沒資格高高在上地對中國說話」,而且「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對美國來說,可謂極刺耳之聲。中國過去韜光養晦,吃了悶虧只能吞下去,但從這一次對話之後,中國的態度已經改變了。即使中國實力仍然比不上美國,但中國應已了解,委曲不足以求全,而且美方大概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因此已做好了所謂「鬥爭」的思想準備。中國也是藉此明白告訴美國,今天的中國已不是他們想像的中國,對於美國的行動,中國會有「堅定的反應」。牛仔厲害,但俠士也不是弱者。

前已提及,中國對美國的態度已確定轉變,但這個轉變要從上到下貫徹,方足以應付未來中美關係的驚濤駭浪。中國想要與美國平起平坐,仍需要國內民意強大的支持,楊潔篪的開場白,在於喚醒中國民眾的心理準備。

習近平在任內多次強調「底線思維」、「鬥爭精神」與「鬥爭本領」,都反映在這一次對話上。我人看到的不是楊潔篪的個人風格,而是背後影武者習近平的身影。

所謂「底線思維」,亦即堅守自己的核心利益,並且「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在中美關係上,從中國近幾年來的政策中,已可以看到他們知道自己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也開始著手應對,包括國際國內雙循環以及科技自主能力的提升等等。但這些政策推動起來,短期內難免會有衝擊,因此透過這一場開場白來展開其國內民眾的心理建設,使上下思想統一。

拜登之異於川普者幾希

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比較川普時期和拜登時期,雖然川普章法亂了一點,但二者背後的主導思維卻是高度一致。

簡單地說,就是:(一)霸權思維;(二)例外主義思維;(三)牛仔思維。

霸權思維,就是美國不想失去其主導國際秩序的地位,不容中國大陸與其平起平坐,更別說超越了。

例外主義思維,就是美國認為自己對世界有很大的貢獻,而且是一個充滿美德的國家,既是正義的化身,更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因此美國對外表現出來的就是自大與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至於美國的牛仔思維,簡單講,就是相信強制的方式總是最有效的方式,美國也的確常常如此對待他國。

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一樣,都認為過去的交往策略不靈了,而中國需要美國遠甚於美國需要中國,因此只有用強才能逼中國就範。現在中國以「底線思維」和「鬥爭精神」直接挑戰美國的這三個思維,這是雙方鬥爭最深層之處。雙贏,對中國來說就是大贏,對美國則實際是大輸,因為美國必須放棄這三種思維,這或許才是美國最難面對的部分。

台灣的風險提高

最後,在中美關係新常態之下,彼此不再有太高的期待,這種形勢對台灣相當不利,或者說風險大為提高,因為台灣很可能成為雙方角力的試金石。美國多次提到台灣,因此有不能背棄台灣的壓力,但台灣又是大陸的核心利益,大陸很可能不斷升高對台灣的行動,既展現其意志與能力,也測試美國反應的限度。

在這種情勢下,台灣大概逃不出三種命運:(一)被美方逼著與大陸改善關係;(二)美方不得不放棄台灣,就像美國那些主張「節制戰略」(Strategy of restraint)學者所建議的一樣;(三)淪為戰場。

面對這樣的情勢,或許台灣應該自己主動先降溫,不要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這將是對民進黨政府智慧的考驗。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