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盲點第一步:正確理解現實,再行動《思考的框架》書摘(1)

2021-03-28 04:30

? 人氣

要建立並且維持能力圈,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圖/Pixabay)

要建立並且維持能力圈,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圖/Pixabay)

延伸自己的能力圈,累積別人偷不走的內行人深度知識

想像一下,有個老人一輩子都住在一個小鎮,他是在地長老(Lifer)。小鎮發生的事他都瞭若指掌。他知道鎮上每個人的家世背景、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他知道屍體埋在哪裡、誰埋的;他知道誰欠誰錢,誰和誰處得來;他知道市長上次逃稅;他知道小鎮淹水時水淹到多高,他很清楚誰有幫忙,誰沒伸出援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想像一個外地人(Stranger)從大城市來到小鎮。在幾天之內,他見了市長、警長、調酒師和店家,生活沒碰到什麼大問題。外地人堅信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足夠讓他在小鎮做生意。但這是一種錯誤的自信,可能導致他面臨比預期更高的風險。沒有完全了解小鎮的歷史,他如何確定自己選的土地適合開發?怎樣的價格才算合理? 

和長老相比,外地人真正掌握了什麼知識?長老腦中的詳細知識網與外地人腦中的表面知識,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在能力圈的內與外。對於複雜領域的知識是無法假裝的,長老可以立刻考倒外地人,反之則不行。只要長老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他永遠都會比較了解現實狀況,也因此有利於決策。他擁有的知識,讓他可以靈活應對挑戰,對每個問題都可能想出不只一個解決方案。這種深度的了解也可以提高效率,因為他可以看清楚問題的全貌,能迅速排除錯誤的選擇。

「長老vs.外地人」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界定自己在哪些領域是內行人,在哪些領域是門外漢。沒有明確的清單能驗證能力圈,但如果沒有累積至少幾年的領域知識與失敗經驗,就不能算是領域老手。

此外,能力圈不是靜態的,一旦獲得就能一勞永逸。世界是動態的,知識會不斷更新,能力圈也必須持續更新。要建立並且維持能力圈,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

如何讓孩子自發地學習呢?(圖/LucéliaRibeiro@flickr)
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圖/LucéliaRibeiro@flickr)

首先,你必須樂於學習。經驗與反思的交匯處,就會產生學習。你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學,也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學。靠自己學習,費時又費力,因為你只有自己一人。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更有效率。你必須永遠對自己的能力圈保持好奇,不斷試圖找出可以幫助你擴展和強化能力圈的新知。

第二,記錄自己的表現,要有勇氣誠實記錄,才能真正讓自己受益。研究顯示,多數人都是比自認的還更糟糕的駕駛、情人、主管、商人及許多其他角色。我們會過度自信,是因為無法做到誠實的自我回饋,因為我們不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自尊心讓我們無法更確實的理解真實狀況。

想投資股票,就需要記錄詳細的交易日誌;擔任管理職,就需要觀察並按時記錄你的決策結果,並根據你想達到的目標來進行評估。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失敗,才有辦法反思並從中學習。

股市 投資 市場(pixabay)
想投資股票,就需要記錄詳細的交易日誌;擔任管理職,就需要觀察並按時記錄你的決策結果,並根據你想達到的目標來進行評估。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失敗,才有辦法反思並從中學習。(pixabay)

最後,你必須時常徵求外部回饋。人要能改變,就需要先了解來自外部的觀點。我們可以找自己信任的人,可以就我們的特質提供誠實回饋。另一種選擇,就是找教練。

葛文德(Atul Gawande)是美國頂尖外科醫師。為了成為更出色的外科醫生,他請了教練。對任何人來說,放下身段都很困難,一開始他也覺得很難為情。距離上次他在醫學院接受別人的評鑑,已經過了十多年。他不禁自問:「我幹嘛讓自己被檢視、被挑毛病?」

結果教練真的有用,葛文德學到兩件事。首先,他發現了自己原本看不見的、別人也無法指出的事實,那就是他的技術和技巧上仍有可以改進的地方。葛文德學到的第二件事,就是如何給其他醫生更好的回饋。

徵求外部回饋需要勇氣,如果下次你發現自我防禦機制又啟動了,請把目光放在你希望獲得的結果。

清晰思考、消除盲點的第一步:正確理解現實,再行動

無論是人生還是事業,盲點最少的人將獲得勝利。破除盲點代表我們可以看見真實、與之互動,對現實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的思考會變清晰,能從各面向與觀點探究問題,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

根據深刻的理解做出的決定,會優於無知而下的判斷。我們必須了解世界如何運作,並隨之調整我們的行為。擅長思考跟是不是天才沒有關係,重點在於我們如何理解現實,以及理解之後如何抉擇。

希臘神話中,安泰俄斯(Antaeus)是海神波塞頓和大地之母蓋亞的巨人兒子。安泰俄斯有個怪僻,他會要所有行經他的國度的人跟他比賽摔角。安泰俄斯戰無不勝,但他有一個致命傷。這股超凡的力量來自於他和大地保持接觸,只要離開地面,他就會失去全部的力量。

海克力斯(Hercules)和安泰俄斯比賽摔角。海克力斯不斷把巨人摔在地上,卻看到他不斷重生,於是他改變戰術,奮力把安泰俄斯抬離地面。安泰俄斯失去了與大地母親的接觸,頓時失去了力量,被海克力斯擊潰。

當「理解」與「現實」脫鉤,我們就會失去力量。我們必須不斷更新「理解」與「現實」之間的連結。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現實狀況,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不在真實世界裡測試你的想法,如果你的腳沒有踩在地上,你如何確定自己真正理解?

要理解現實、與現實保持連結,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因為我們看不見自己沒在尋找的東西,也不會注意到我們沒注意的事物。我們無法從與現實的互動更新資訊,原因有三:缺乏正確的視角與觀點、自尊心造成的否定,以及和自己的決策導致的後果距離太遠。

憂鬱 傷心 難過 痛苦(示意圖/buri@photoAC)https://photo-ac.com/tw/photo/1689459/%E7%B5%95%E6%9C%9B%E7%9A%84%E5%A5%B3%E4%BA%BA
要理解現實、與現實保持連結,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示意圖/buri@photoAC)

第一個偏誤是觀點問題。身在其中,就很難看清楚全貌。伽利略曾提出很好的比喻,想像你在速度恆定、沒有舷窗的船艙裡,讓球從手中掉下,在你看來,球是垂直落下。現在,假設你是一隻有透視能力的魚,你不只看得到球的垂直移動,也看得到球的水平移動。船在移動,因此球也一起平移。船上的科學家因為沒有外部參考點,感覺不到球的水平移動。

想了解自己的行動會產生的結果,我們就必須對其他觀點抱持開放態度。就算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全部的資訊,但如果我們身在船上,那海裡的魚擁有的資訊就比我們更充足。

第二個偏誤來自自尊心。我們往往過度執著於自己的觀點,看不見世界給的反饋。結果是我們受困於無知,一再用同樣的錯誤方法面對問題。自尊心讓我們無法學習。首先,我們因為害怕被批評,不敢把想法攤開來接受檢驗。這樣我們永遠都不會出錯。第二,如果我們把想法表達出來,受到批評時,我們的自尊心就會介入,啟動自我保護模式。我們會把精力花在捍衛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讓想法升級。

第三個偏誤是因為距離。當我們和決策的結果距離愈遠,就愈容易維持既有觀點,而不是更新認知。手碰到燒燙的爐子,你馬上就會了解後果,會馬上更新認知。下次摸爐子之前,你會先檢查燙不燙。

但當我們的決策是由他人來執行時,我們與決策的結果之間會出現隔閡,無法立即更新我們對現實的理解。我們離決策的反饋愈遠,愈容易說服自己我們是對的,自我意識會創造符合我們想要相信的劇情,而不是真正發生的事實。

這些偏誤導致我們做出不夠好的決策、重複同樣錯誤。碰到問題陷入困境時,我們往往不是更新自己的認知,反而繼續埋頭苦幹,更加劇了焦慮和挫折感。等到幾星期、幾個月過去,我們花費大量時間想修正錯誤,這些錯誤開始成為負擔。我們還會納悶,為什麼沒時間陪家人、跟朋友相處,為什麼會一直耗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

敞開心胸接受反饋,世界就會教我們所有我們需要知道的事物──如果我們一直記得,腳踏實地。

《思考的框架》書封。(天下雜誌提供)
思考的框架》書封。(天下雜誌提供)

*作者為是Farnam Street部落格創辦人、策展者與經營者。本文摘自新書《思考的框架》(天下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