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臺灣未來一半人口是同性戀?

2017-10-12 06:30

? 人氣

但人的情況很不一樣。人的性衝動固然仍是天然的,生理的,基本不受「文化傳播」和「文化遺傳」影響(少數出家人不計),性傾向卻相對獨立,可以被「文化」導轉,前文已敘述。人的性傾向確立,其實是在相當早的兒童時期,晚至五、六歲,六、七歲時,已有清晰的一系列「男女差別」觀念,亦即「性意識」,包括對異性的敏感、好奇和歡喜,即,性傾向不是性衝動的「附帶產物」,它出現得遠比性衝動要早﹕小學,甚至幼稚園時期。所謂的「早戀」,就是早期性傾向確立的明證。人類兒童的性傾向不是性衝動的「附帶產物」,與性衝動相對獨立,並非密不可分,且出現得遠比性衝動要早,它就不是純粹的「生物本能」。不是「生物本能」,那會是什麼?只能是人類的「文化」,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者「綜合教育」的結果。在今天的「前同異婚一體社會」,因異性戀教育占壓倒性優勢,基本上所有兒童的性傾向都是異性戀,且絕大部分都一旦確立就終身不變,只有很少部分後來會轉變成同性戀或雙性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來可能一半人口是同性戀

因此,即使「婚姻是兩個成年人的法定性結合」成為新的「文化」,今天社會上大部分人已確立的性傾向不會改變,年齡越大,越不會改變。但男女意識尚未萌芽的兒童,在其性意識的萌發養成過程中,會立即被這種「新觀念」的婚姻觀所左右。除了幼兒園和小學一旦異同婚相混後即會開始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的平行教育,流行文化和文藝作品中的同性戀及雙性戀題材也會大量增加。這一切都在告訴這些尋求「性知識」的兒童﹕(人的)性結合有兩種「平等的」形式﹕異性和同性,包括雙性。
由於「文化」觀念對人的影響實在太大,我們可以預料,如果現在異同婚相混,從幼稚園和小學開始的性教育內容也相應「修正」,若干年後,現在兩、三、四歲及以下的兒童中,同性的性傾向比例會明顯增加(不知西方同婚合法的國家有無這方面的觀察統計),並延伸到青春期,屆時開始出現性衝動時,變成名符其實的同性戀。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社會對同性戀沒有任何限制,受「文化傳播」和「文化遺傳」效應影響,按「平均概率」的法則(或「大數定率」,基數越大,兩個平等、平行的不同因素現象出現的比率就越接近50︰50),在若干世代之後,未來「異同婚一體合法」國家的異性戀與同性戀的比率,有可能會逐漸接近至一半對一半。臺灣如果「異同婚一體合法」,今天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很有機會普遍看到同性戀出現在自己的兒孫輩中。

紐約同志驕傲遊行:正在朝同婚合法化邁進的台灣也不缺席( Shun-Ping Liu 攝)
紐約同志驕傲遊行:正在朝同婚合法化邁進的台灣也不缺席( Shun-Ping Liu 攝)

一個社會如果有一半或將近一半的人口是同性戀,這會有什麼後果,大家可以來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