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立法院遷建的新思考

2021-01-24 06:10

? 人氣

作者提出3點立法院遷建的困難之處。(示意圖,顏麟宇攝)

作者提出3點立法院遷建的困難之處。(示意圖,顏麟宇攝)

「立法院遷建」是一個每逢立法委員換屆都重新浮上新聞的議題,地點也隨著時間發展,選擇越來越多,但迄今並無下文,仍處於紙上作業階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每聽到歷任立法院院長表示立法院遷建茲事體大,但困難點在何處外界並不深知,在此整理如下:

首先,立法與行政關係密切難分。

立法院正是民主國家的國會,監督行政機關為主要職責。審查法案時,相關官員均須列席備詢,審查預算更是行政首長排排坐,解釋公帑流向何方,立法與行政關係之密切不言可喻。

況且近來立法院屢屢召開臨時會,開議期間逼近全年無休,政府官員亦當奉陪到底。一旦僅將立法院遷離台北,雖然符合首都減壓,平衡區域發展的大方針,但官員必須時刻從台北、新北等地奔波至立法院新址備詢,舟車勞頓暫且略過,耗時費力卻影響深遠。

即便目前立法院尚未遷建,位在高雄的2級行政機關海洋委員會法案備詢或審查預算時,已須早早出門,搭乘高鐵風塵僕僕北上,整天便消耗在南北往返。由此可知,政府部會分散與集中,便利性及可行性都需多費思量。

其次,新址選擇,已成各方意見角力。

內需市場是國內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之一,何況是向以薪資穩定著稱的公務單位,無論是立法院內部職員的全面搬遷及修建宿舍,或是立院助理的集體移居,都將是一筆開銷,遑論隨之而來的「國會生活圈」消費。

以日本為例,江戶幕府規定「參勤交替」,讓各地諸侯定期來往江戶,光憑這些外來流動人口便已將原是小鎮的江戶發展成如今的世界大都市。各地方政府自然對爭取國會遷建虎視眈眈,民意代表同樣視為政績範疇。

有趣的是,為了地方發展,平衡國土差距反倒模糊掉立法院遷建本身應是壯大國會的初衷目標,形成背後各方勢力角逐,哪都得罪不起的局面。

其三,事雖在人為,但時機尚未成熟。

立法院為合議制單位,取得共識實屬不易,遷建攸關各家黨團及委員作息,更是難以凝聚意見。再者,台北畢竟為首善之都,交通之便利眾所周知,遷建後的全台交通網對各地委員往返都是一大考驗,甚至可能是最大考驗。

同時,2021年疫情橫行,至今未止,政府擴大紓困都來不及,怎麼可能還耗費數億在新的地基上修建辦公廳舍,於社會氛圍的重要時機上更難有所成。

結論,雖然國際上仍有行政、立法分屬不同城市,如南非的「三權三都」等前例,終究仍為少數。現任立法院院長游錫堃的「遷都」不失是對政府機關的整體規劃,如同美國或澳洲直接另闢天地為新都,包含立法院等所有機關一併遷入成為「公務員之都」才較有機會,但再將議題上綱,難度卻也更上一層樓。

而立法院現址位處機關雲集的博愛特區,又毗鄰台北車站,交通四通八達,估計權衡利弊下終究難以抉擇出新地點,不如在現址原地重建。當然於財政拮据下,富麗堂皇可免,卻務必藉此機會將科技設備與立法院現址的歷史建物相結合,揉合保存古蹟的「傳統」與「未來」的數位高科技,讓台灣歷史與文化在嶄新建築中發光,以功能性建築突出台灣「科技島」特色,甚至透過國際標案,邀請國際團隊共襄盛舉,還能再度彰顯我國能見度。

此時,新的議題產生,重建時立法院於何地開會?我認為可有2個選擇,一個便是簡單重新裝潢位處霧峰的原臺灣省議會,目前也是立法院所轄的中南部服務中心,並在北部院區改建之時,進行全面視訊會議,會議資料完全數位化,成為立法院遷建中部的試金石。

抑或更有創意,於中部、南部、東部各選一地,各開會一年,一方面內需經濟讓各地方雨露均霑,一方面實地驗證立法院遷建各地的利弊得失,甚至可為新都選址預做準備。

總之,立法院現址基地的確偏小,但泱泱大英帝國國會之「侷促」也絕對超乎你想像,證明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國會殿堂不在壯麗,真正秀逸的主角終究是在為民喉舌、積極任事的立委諸公啊!

*作者為基隆市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

姬龍仁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