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麟觀點:國族新認同─誰是台灣人?

2021-01-14 06:50

? 人氣

1979年8月黃信介等人創辦《美麗島》雜誌,以台灣本土知識青年為主,批評政府與政府對立,強調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壓迫台灣人利益,這對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自我認同有很大的助益,更引起中南部本土民眾的同情與支持,鑒此蔣經國召見民間友人時特別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更說我在台灣住了40多年早就是台灣人了...,期望台灣人不要拿省籍意識來對抗他。蔣經國的呼籲,顯示了國民黨統治合理性尷尬問題,也改變了中國國民黨1937年以來的中國國家認同政策。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聲明》對日抗戰,要求全國民眾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凝聚以中國的國家認同,以抵抗日本侵略。1971年10月25日以後「中國」已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若台灣還是屬於中國,蔣經國意識到在國際法上,立即面臨到統治合法性問題,因此台灣若屬於中國,何需再強調台灣人身份以有別於中國人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9年後中華民國唯一的敵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處變不驚與莊敬自強」幾乎是國民黨面對中國政府的唯一口號,戰略早從「反攻復國」轉到「有效嚇阻」,自此,中華民國與台灣融合一體,就如同「芝心餅皮」(Stuffed Crust),餅皮是中華民國芝心是台灣。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民眾自我想像為一個與中國民眾並行的族群,中華民國的台灣人意識自此逐漸上升。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2006年的著作《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不就對台灣民族主義發展,做了最好的說明。

誰是台灣人?面對中國威脅時,成了辨別敵友的最好方式。長期以來,藍營群眾常以中華民國保衛者自居,只是這樣的刻板印象似乎在2016年後逐漸被瓦解,原因有二:

其一,1992年藍營為了創造兩岸善意,刻意創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當時台灣錢淹腳目,經濟發展遠超中國,有極強大民心士氣,支撐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然而2000年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相較下台灣經濟發展不若過去神速,自信心不若1992年了,習進平上台後中國以大國崛起之姿參與國際事務,這時候再說「一個中國」除了藍營少部分人外,咸認為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

其二,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自國府遷台以來,就是依賴美國的協助才能穩定發展,而不被中國統一;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反中似乎就是中華民國利益之所在。川普臨去秋波,特別派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台、解除美國對台灣自我限制,若在2000年以前,必定被國民黨視為外交勝利,在今天國民黨確有不同的反對聲浪,對於國人同胞而言,似乎有今夕是何夕,錯亂感受。

今日,中華民國與台灣無法分離,台灣人的政治主體與主權就是中華民國,因此在中國的壓力下,中華民國與台灣無法獲得國際強權承認與之建交,但至少要爭取被視為非邦交國的國家對待與交流。誰是台灣人?就是面對中國壓力,而能夠維護中華民國國家利益與尊嚴的台灣民眾。

*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