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對弈 歐巴馬、馬利基「雙輸」

2014-07-02 10:0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主幼苗難呵護


1407011404美國不支持馬利基,一方面衡量自身軍力,一方面考慮如何在推動中東民主、怎樣才能發揮最大政治影響力。這個地區歷經長年獨裁統治,雖由阿拉伯之春帶來的民主狂潮,啟動多國民主政治,但剛開始選上的國家領導人(如馬利基之流),內心對民主或政治協商,往往抱持懷疑態度,很容易走回頭路。

2010年-2012年派駐巴格達的美國大使傑佛瑞(James Jeffrey)承認,美國重建伊拉克的努力不實際、也不夠持續,小布希政府,沒有說清楚解決伊拉克問題的真正需要,歐巴馬則是浪費了之前累積的有限影響力:

「面對伊拉克問題,美國一切行動基礎,乃認定伊拉克問題牽涉國家利益,自以為有能力、耐心、民意支持,長期參與伊拉克重建,就像美國二戰後協助日本、德國重建那樣,但我個人質疑這種自以為是的假設。」

#158951769 / gettyimages.com

兩次派駐巴格達的伊拉克外交官福特(Robert Ford)則稱,華府沒耐性等伊拉克政治人物自己協商,「正確做法應該是讓他們找出自己適合妥協方案。」

歐巴馬上台後只去過伊拉克一次,他幫助馬利基連任,按計劃撤出美軍,就把伊拉克拋在腦後,馬利基對美國的信任,也由此發生變化。前白宮官員波拉克(Ken Pollack)語帶同情地說:「馬利基應該覺得美國很難懂,我們許多事情與他的立場並不一致,讓他很洩氣。」

說和解都是騙人的

對於政權的不安全感,讓馬利基把權力抓得更緊,4月勝選後,根本不想談和解或經濟發展。3月見過馬利基一面的波拉克說:「我們努力要他別光想著對付政敵,可是不管怎樣利誘他都無效。」

馬利基的轉變,可不是美國一手造成的,他身為伊拉克什葉基本教義派達瓦黨(Dawa)一員,在前獨裁者海珊海珊(Saddam Hussein)的遜尼派政府執政期,為了逃離暗殺,他歷經漫長流放生涯,對遜尼派有著難解心結。

2006年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Dawa黨魁賈法里(Ibrahim Jaafari)被迫下台,小布希政府急忙尋找取代人選,當時相信了馬利基的自我宣傳,說是上台後首要目標,便是消弭宗派不信任感,沒想到他一坐上領導位置就死不下台,極盡所能打擊過去跟隨海珊的復興黨人(Baathists),然後逐步集中全力。

1407011405由於美軍堅持軍隊必須包括遜尼派、庫德族,馬利基就自己主宰內政、國防,任命親信擔任要職,2009年甚至成立一個專屬精銳部隊,然後放任他們任意虐待、拘禁遜尼派民眾、破害人權,之後藉口軍隊遭復興黨滲透,堅稱自己無辜。

承認錯誤 為時已晚

連幫忙攻打基地的遜尼派部落,馬利基都不想提供資金支持,美方外交官回憶:「他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當時每個禮拜都要去他辦公室,盯著他寄出支票。」

14070114032011年12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潘內塔(Leon Panetta)主持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降旗典禮時,他言猶在耳:「前面仍有挑戰,但美國將與伊拉克人民同在。」但說歸說,遜尼派副總統哈希米(Tareq al-Hashemi)、財政部長埃薩維(Rafie al-Essawi)等官員,陸續因案被逼下台,甚至遭處決、流放,美國才知道事態嚴重,可是已經無法尋正常管道介入,阻止情況惡化。

波拉克認為,「美國當時應該挺身而出、點名批判,但白宮沒有表達立場,而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然後講一堆藉口,方便自己甚麼都不做,因為其實白宮甚麼都不想做。」現在伊拉克人已經不相信歐巴馬,2010年被迫接受馬利基上台的庫德族等政壇人物尤其如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