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搶救國文,翻轉文言文教育的幾點建議

2017-09-08 05:40

? 人氣

四、這套文言文教材除了必須由淺入深,而且還要能夠涵蓋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並兼顧文化傳統的多元性與多樣性。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經典成為中國人的必讀書目,但道家與佛家思想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遺產,不應該在高中文言文教育中忽視。而將文言文集中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教學的好處,是可以持續性與系統性地按照時序介紹中國古典文學的流變,自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到唐詩、宋詞、元曲,一路下來各自的社會脈絡、美學特質與文類變化,讓學生在多方接觸的同時能有一個整體的概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五、文言文的教材必須重新選擇,以便能與現代的讀者產生更大的共鳴。文言文的選文必須要是經典。所謂「經者,常也」,就是說經典作品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與各個時代的讀者產生共鳴。如果一篇文言文作品不能與現代讀者產生共鳴,便代表這篇作品不夠經典。如方苞雖然是清朝的古文大家,但他的〈左忠毅公軼事〉既然無法引起讀者共鳴,自然不算經典。文言文的教材必須大幅改革,汰除非經典的作品,保留並增加經典篇章,讓現代讀者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與古人共感神遊。

目前由於大學的多元入學方式,考試成績的重要性已大幅下降,自然降低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動機。在現代資訊爆炸的情境下,文言文寫成的中國古典文學不再是文學愛好者唯一能夠接觸的文學類型;各式各樣的世界文學的翻譯,自然稀釋了雅好文學者對古典文學的接觸機會,更別提充斥在網路上的大眾文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又近年來堅持臺灣主體性的論者,有意無意地貶低中國古典文學,甚至視之為國民黨統治下的文化霸權,令中國文化在台灣的傳承雪上加霜,也讓搶救國文成了急迫性的任務。在種種的挑戰下,維持或調高文言的比例已經是治標不治本,如要有效發揚中華文化、繼承古典文學浩浩湯湯的傳統,不得不從翻轉文言文的教育開始。

*作者為清華大學人社院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