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專欄:百年悲情之谷喀什米爾

2017-08-16 05:50

? 人氣

斯里納加(Srinagar)一直是喀什米爾縱谷(Kashmir valley)的首要城市,現在則是印控查謨-喀什米爾邦的雙首府之一。圖為牧羊少女Ruksana。(林正修提供)

斯里納加(Srinagar)一直是喀什米爾縱谷(Kashmir valley)的首要城市,現在則是印控查謨-喀什米爾邦的雙首府之一。圖為牧羊少女Ruksana。(林正修提供)

斯里納加(Srinagar)一直是喀什米爾縱谷(Kashmir valley)的首要城市,現在則是印控查謨-喀什米爾邦的雙首府之一。在這個波斯裔穆斯林佔絕大多數的城市,新德里派駐在此的軍警與文員看起來無疑像是外國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斯里納加依河(Jhelum River)傍湖(Dal lake)而建,湖畔有兩座蒙兀爾王廷的花園(Garden Shalimar and Nishat ),兩園依照波斯風格建立,以精準的測量配置了中軸水線與各階泉池,兩旁碧草如茵,巨樹參天,簡潔而通透,並無一般東亞庭園的曲折迂迴。

喀什米爾全圖,綠色為巴控區,藍色為印控區,黃色中國實際控制區,橘色線內為喀什米爾山谷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喀什米爾全圖,綠色為巴控區,藍色為印控區,黃色中國實際控制區,橘色線內為喀什米爾山谷。 (林正修提供)
Nishat 花園一景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Nishat 花園一景。(林正修提供)
花園裡學生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花園裡學生。 (林正修提供)
Nishat Bagh 高程透視圖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Nishat Bagh 高程透視圖。(林正修提供)

雖然風格兩異,但這兩座花園卻讓我想起萬里之外的承德避暑山莊。

如果滿洲國祚得以延續至今,東亞大陸就會出現類似印巴分治的局面。滿洲與中國本部接壤的熱河就是今日喀什米爾的翻版,清初諸帝建立避暑山莊當然不只為了圖個涼快,他們大興寺廟宮殿,廣邀蒙古王公與黃教喇嘛,提醒自己不只是漢人的皇帝,也是內亞藏傳佛教的護持者與游牧諸部的共主。

蒙兀兒的君王們從西北起兵,幾乎征服了整個印度。他們忍住了次大陸的酷熱,卻也斷了北歸的可能,征服者的子孫逐漸崩解成大大小小的土君(Raja)最後在1857年一場倉促的反叛中,被遠來的不列顛人把帝國整盤端走,只在喀什米爾及各處留下了美麗的庭園。

達爾湖中畫舫遍布,花園中遊人如織,很容易讓人忘記斯里納加還是個高度戒嚴的反恐前線。就在1周前(8月1日),主張分離主義的虔誠軍(LeT)首領Abu Dujana 在此城被印軍擊殺。新德里不斷暗示喀什米爾的極端教派是恐怖主義的溫床,但其實此地的衝突更多是印巴分治不完全的惡果。歷數4次印巴戰爭,3次都因克什米爾而起,印度長期在此布有重兵,繁瑣的安檢盤查讓村民不堪其擾。

喀什米爾自古就是歐亞遠東的通路,斯里納加郊外就有重要的佛教遺址。山谷中原是多民族雜居及各教並存的,喀什米爾最為知名的婆羅門家族應屬尼赫魯一系。但持續的種族衝突讓許多非穆斯林社群出走。1980到90的10年間,至少有10多萬印度教徒被迫離開喀什米爾,其中不乏許多教士階層(Pandit),這也讓新德里在此實施鐵腕手段找到理由。

平心而論,多年來穆斯林與印度教徒都有過激的行為,雙方都不乏受害者,但目前國家的巨靈是站在印度教這邊,穆斯林的抗議人士則動輒被冠上恐怖分子與裡通外國的大帽子。

去年(2016)開始當地爆發抗議,軍警開槍鎮壓導致多人死傷。國際訪客銳減,重創這個旅遊為主的城市,而新德里有似乎有意以此懲罰支持喀獨的潛在民心。以反恐為名在邊省進行高壓統治,既是新德里的國安戰略,也與莫迪的盤算不無關係。只要激起占少數的穆斯林(只占全印人口14%)的激烈抵制,莫迪和他的國族主義政黨(BJP)就會得到印度教信眾更強烈的支持,但這種排他性的政治操作,只會讓少數團體越反越恐,印度將難有寧日。

而喀什米爾軍管只是新德里強硬的一面,印度教也適時發揮了「軟實力」。就像殖民時期在台灣的日本官方迷信風水一樣,法力高超的婆羅門搶著把此地高山與湖泊命名,宣稱某塊大石是濕婆神的居所,吸引印度教徒前來朝聖。同時還在地形的制高點蓋起神廟並插上巨型印度國旗,在冰川地區大興土木,打穿越嶺隧道。似乎都在呼應北京開發疆藏的風格。

印度教神廟Shankaracharya temple, 位於Srinagar的制高點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印度教神廟Shankaracharya temple,位於Srinagar的制高點。(林修正提供)

從斯里納加的郊外北望,就可以看見世界屋脊的西半部。那裡有萬年積雪與冰川,印度河與中亞的重要大川都從此而出。每年融雪,亂石堵住出口就會形成高山堰塞湖。但這些絕美的湖水並不是靜止的,一旦出口決堤,巨湖之水將傾瀉而下,足以淹沒城鎮。近幾年來因為氣候劇變,讓地處高寒的斯里納加飽受洪水之苦。

而喀什米爾人的不滿就像堰塞湖一樣,表面看似平靜,其實暗藏凶險。夏季走在山區大石滾落的冰川上,你會聽到岩石下淙淙流水聲,這些潛流向山下的農地及果園挹注水源,或許也讓堰塞湖承受更大的壓力。看似定靜的地景之下,變化都在醞釀中,只是禍福難料。斯城滿街荷槍實彈的軍警,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西藏的拉薩。但細看之下,兩者又不盡相同。

在斯里納加的市街上,很容易買到10份以上的傾向分離主義的報紙與雜誌,而且基本上都有網站。內容除了宣揚激進的理念外,有趣的細節在於這些雜誌還可得到地方旅遊當局的贊助,並且在最後還會刊登類似升學榮譽榜的照片與名單。對於此地言論市場而言,反新德里是主旋律,但每天的營生似乎更為重要。滿街軍警固然可憎,但至少還有基本的言論自由。

喀什米爾反新德里的刊物之一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喀什米爾反新德里的刊物之一。 (林修正提供)
刊物內的升學榮譽榜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刊物內的升學榮譽榜。(林正修提供)

以任何既有的分類來看,喀什米爾的穆斯林都屬少數。不單穆斯林在全印是少數,他們與鄰國巴基斯坦說烏爾都語(Urdu)的教親也並非同源同語。相對於全球絕大多數的遜尼派(Sunni),山谷的穆斯林過半是源自伊朗的什葉派(Shia)。少數在民主體制中不必然該被忽略甚至壓制,但喀什米爾的現況無疑是印度式民主的敗筆。

喀什米爾位於印度河的上游,巴基斯坦若失去對這個區域的控制,將危及全境的水資源。而印度若失去喀什米爾,則首都德里面對北方的入侵者將無任何戰略縱深可言,而中國實際控制的區域雖然居民十分稀少,但是卻和東部的藏南地區掛勾,以印巴中三方都不會放棄實際佔領區。喀什米爾難局的根源在於:製造緊張對有時利於各方操作國內政治,但想要解套卻困難無比。

我曾與當地一位立場鮮明的親獨派作家討論喀什米爾的前景,他既悲觀又期待奇蹟發生,面對人數的懸殊,我問他是否該以甘地的哲學爭取印度的部分人心,他斷然說:「不必,我們的宗教已經夠用了!」。而相對於這樣陳意甚高的知識份子,絕大多數的喀什米爾人必須在艱難的世道中解決溫飽的問題,一位不並常上清真寺的回教徒就說:「對我而言,正當地養活全家人就是Jihad(為主道而戰)!」

而印度知識份子對於喀什米爾的現狀也並非萬馬齊喑,加爾各答有位人類學家PARTHA CHATTERJEE,他著文批評印度軍方在喀什米爾的統治的心態,猶如1919年曾在旁遮普省造成的大屠殺的英軍將領Reginald Dyer。他批評國家若要恐嚇自己的人民才能維持秩序,那現今的印度與英國殖民體制何異之有?

喀什米爾印軍把俘虜綁在車上當作人肉盾牌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喀什米爾印軍把俘虜綁在車上當作人肉盾牌。 (林修正提供)

可以想像PARTHA CHATTERJEE必然受到印度「愛國主義者」的圍剿,而他仍然橫眉冷對這些譏評。但即便如此,甚至總理莫迪手上還有上千條種族衝突的冤魂,明眼人還是可以看出中印關鍵之別。對比印中,不該只在高鐵,核彈或GDP總量上糾纏,更應該審視喀什米爾與疆藏的現況,此三地是兩大國言行不一的軟肋,而印度面對困難並解決的可能性高於中國。

喀什米爾人也許會覺得歷史對他們開了個大玩笑,此地文化的源頭是伊朗,理應屬於中亞的文化圈。波斯語曾經是尊貴的宮廷語言,而如今連小孩都無法在課堂學習母語,喀什米爾曾經在印巴分治之際,有機會成為類似孟加拉或不丹的中立國,如今卻被分割成兩區三塊(含中控的阿克賽欽)。自古的通道變成大國相爭的虎口,政治像附身的詛咒一般,讓喀什米爾翻身不得。

但世局如棋,盤盤皆新,過去20年來,從東帝汶,南蘇丹到還在奮鬥的庫德人,總是有新的國家或政治實體從地緣的縫隙中長出來。其實斯里納加既非承德也不是拉薩。當我為斯里納加祈禱時,心中想到是蘇門答臘的亞齊,同樣是久經苦難,卻在國際調停與各方節制中,最後爭取到高度自治的伊斯蘭邦國(Darussalam)。

在Nishat花園門庭有一首寫於1634年的波斯詩句,大意是說:在微風的耳中,她說「我的年歲正青春!(註)」。但願南亞的青春一代,有足夠的智慧,讓喀什米爾走出百年悲情之谷。

牧童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牧童斯里納加隨想 (林修正提供)

註:“dar goosh naseem guft salish Gul zar nishat wa ees-i-dil hah”~1634  در گوش نسیم گفت سالش گلزار نشاط و اس-ی-دل حه“In the ears of a breeze, she said, "My age is fresh and sweet."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於 1588期《新新聞》。經授權轉載完整版。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正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