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如何影響購買慾?用心理學做品牌顧問的他,揭開消費者不知不覺掉入的設計

2017-08-14 06:00

? 人氣

勞力士顯示的時間會比卡西歐(Casio)準嗎? 香奈兒(Chanel)的包包品質真的遠高於價格只有它十分之一的品牌嗎?並沒有,這幾類品牌的內涵顯然都跟格調、情緒、外觀和產品所散發出的身分氣息有關。這就是價值所在,也是他們的賣點,遠遠超越了手錶本身……

有些人稱那是「外在」與「內在」。譬如飲料與酒品品牌會談瓶子裡的東西(液體)和瓶子外的東西(品牌)。有些人則說那是功能利益和情感利益,又或許是產品角色和品牌價值。無論是哪種稱呼,假如你參與過開發廣告,就一定曾為了應該著重產品屬性或是建立偏感性的連結而辯來辯去,或更有可能的情況是,論戰著該怎麼將這兩者結合以求得一個最理想的做法。唇槍舌戰的辯論彷彿永無止息,而每一個人似乎都有定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普遍來講,近來廣告的鐘擺似乎擺向了強調情感面,產品只是在尾聲時盡義務似地亮個相。華麗的「宣言」與「頌歌」式的影片曾經風行一時,大剌剌地宣告品牌的價值與信念,只是時至今日已光華不再。這種風格強調的是大方說出品牌的精髓,企圖藉此向消費者展現出品牌迎合了他們的價值,所以他們也應該連結並認同你的品牌,而理論上來說, 他們應該更有可能選擇此品牌。

在這些廣告中,對產品的連結並不多,拐彎抹角算是最好的寫照。有些廣告可以展現出強而有力、鼓舞人心的信條,以便讓品牌價值迎合消費者;有些廣告則讓你不禁納悶,它到底在講什麼產品,又為何洗髮精要告訴消費者該怎麼過日子。

近期還流行所謂的「催淚廣告」(sadvertising),目標是把觀眾的內心拉扯到一個境界,逼出他們真切、由衷的淚水。莫名其妙的是,不管產品是什麼,只要廣告把客群弄哭就會被視為成就非凡的大事,因為這意味著你觸動了消費者的情感,讓他們接收到強而有力的訊息。雖然也有可能真是如此,但光是讓情感糾結或做出聳動的陳述,未必能夠為品牌帶來適切的聯想。

沒有錯,廣告得到了直接的注意,也確實在意識層面上觸動了觀眾的情感,但癥結點在於,這些效果如何幫助你從無意識層面上建立品牌權益?這一點很少有人考慮到。

這場論戰不可能化解,也不可能有一個適用於所有品牌的明確解決之道,但我認為我們可以根據先前探討過的大腦科學來分析此議題,從中得到一些線索,找出最有可能行得通的做法。

正如前文所提過的,為了建立品牌權益,行銷人員必須先打造品牌的基本感覺,也就是無意識聯想網絡;而分享品牌的價值、信念與觀點是有助於打造無意識聯想網絡,這些事情確實是品牌內涵的重要環節,也會融入品牌要在觀眾心中形成的感覺當中,但這並非全貌。那些元素是意識層面,在這種情況下,無意識聯想幾乎只能靠碰運氣才能打造出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