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延丁專欄:同是臺灣人 相煎何太急

2017-08-06 06:50

? 人氣

張洧齊鍥而不捨,守護張家百年文化資產(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鍥而不捨,守護張家百年文化資產(張洧齊提供)

8月3日,在兩個地方,同時發生了兩件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件在臺灣之南,台南,一早9點30分,反南鐵東移案長榮新城第二場公聽會。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樁因建設案而起的土地爭議案。

同樣也是一早9點30分,另一件在台南之南,恒春半島,為保護被劃入自辦市地重劃區的百年竹塹提報文化景觀而辦的初勘審查記者會,這也是一樁因建設案而起的土地爭議案。

其實,七年前的這一天還有過一件事,絕望的大埔農民朱馮敏,在這一天仰藥身亡,還是因建設案而起的土地爭議有關……

悲劇何其多。同是臺灣人,相煎何太急。

張洧齊夫婦抗拆進入第八十天。(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夫婦抗拆進入第八十天。(張洧齊提供)

不要讓一對年輕夫妻帶著繈褓小兒獨自守護台灣歷史文理

當恒春竹塹危機,開發商一再強拆,看到張洧齊的抗拆求助視頻,看到他抱著剛滿七個月的孩子站在怪手下面,不禁悲從中來。

亮亮在恒春、那個四季恒常如春的地方孕育,在那個詩情畫意的古厝裡降生,在竹塹風雨聲中成長,本是一種福份——當然,這一切必須有一個假設的前提:如果,沒有強拆的話。

事實是:張洧齊抗拆已經進入第三年。亮亮在父母抗拆風雨飄搖的日子裡孕育出生成長,見證了一次又一次強拆。

我覺得,我們虧欠了這個孩子。

恆春張家古厝記者會。(寇延丁提供)
恆春張家古厝記者會。(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張雅琳夫婦是成年人。命運讓強拆來敲門,他們是可以選擇的,可以選擇成為「沉默的大多數」「無奈的大多數」「順從的大多數」,但他們選擇了抗拆,不管這條路再苦再難,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他們必當承受。

但是亮亮——這個自出生之日就被置於怪手威脅之下的孩子——他沒得選。

其實,我們也沒得選。

不是因為我熟悉這一家被迫抗拆的人,不是因為我在亮亮剛滿月的時候就抱過他有感情,我才難過、才覺得虧欠了這個孩子。

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會會長陳致曉在轉發恒春竹塹張洧齊抗拆求助視頻時留言:「不要讓一對年輕夫妻帶著繈褓小兒獨自守護台灣歷史文理」。但是事實是,當強拆一來再來,在怪手前面肉身抵擋的,只有這對小夫妻和繈褓小兒——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虧欠這個孩子。

當天「挺拆人士」也到場。(張洧齊提供)
當天「挺拆人士」也到場。(張洧齊提供)

我們每個人都虧欠了他。虧欠亮亮,也虧欠所有的臺灣孩子。不管是參與抗拆的我們,還是貌似理性公正客觀的政府,還是一次又一次兵臨城下的開發商。

區區蠅頭利,何苦苦相逼

看8月3日的照片,亮亮在媽媽的懷裡參加了這次抗爭 。

為了這次的記者會,洧齊雅琳夫婦做了大量準備,五十多個公益團體連署,多位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媒體記者專程前來。文史專家蕭文傑先生也準備了豐富翔實的資料,準備系統論述竹塹作為歷史建築、作為文化景觀的價值所在。屏東縣蔣月惠議員準備了生動的行動劇,講述竹塹的歷史和它面臨的危機。

為保護竹塹,多位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專程前來。(寇延丁提供)
為保護竹塹,多位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專程前來。(張洧齊提供)

因為事先預定的行程無法在8月3日到恒春現場,一直關注這件事情的進程,看到媒體發佈的照片,不僅有抗拆抗議強拆,也有「挺拆人」抗議這一次的抗議活動。「挺拆地主」舉著的牌子上寫著「強烈反對私有土地列為文資」「本人為土地共有人拒絕張洧齊亂舞」,也能看到戴著口罩的挺拆人搶話筒的畫面,甚至有人出手掌摑抗拆議員蔣月惠。洧齊說:「現場秩序大亂,預定的說明和現場活動內容完成只有二成」。

可惜我那天沒有去,如果我去了,來自中國大陸的我應該是現場僅有的「外人」,現場不論是用抗議來抗拆的,還是來抗議抗拆的,都是臺灣人——同是臺灣人,相煎何太急。

竹塹曾是臺灣隨處可見的防禦建築,但洧齊雅琳一家拼死抗拆的已是「最後的竹塹」,如果這次爭失敗,臺灣的孩子將只能從字典上看到「竹塹二字」。

洧齊雅琳為避眾人之口,早已事先聲明,一旦竹塹成功進入文化景觀得到保護,他們立即搬家離開這裡,帶著孩子與怪手抗爭,為的只是保住這片寶貴的文化遺產,為臺灣留在一段歷史,他們並無意阻擋整個土地重劃案擋人財路。那些用大字牌擋住臉的「挺拆地主」和戴著口罩搶話筒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和樣貌,但能確定,他們都是臺灣人,他們用各種各樣的名目要達成的目的,就是土地重劃,就是開發。我必須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他們堅持一定要列入開發範圍拆之而後快的竹塹,僅有131坪。

區區131坪,而且還是多位地主共有這131坪。多出這麼一點點,每個人分到手的,不過幾個小錢。但是拆掉這片竹塹,臺灣人,你將失掉一段歷史。

從竹塹最近的空拍圖可以看出,竹塹所在已是重劃區邊緣,留下竹塹,對開發計畫並無大礙。另一方大動干戈,所圖無非區區131坪,能有多大利益?(張洧齊提供)
從竹塹最近的空拍圖可以看出,竹塹所在已是重劃區邊緣,留下竹塹,對開發計畫並無大礙。另一方大動干戈,所圖無非區區131坪,能有多大利益?(張洧齊提供)

放過竹塹  留予兒孫

不管是不是達成預期目的、不管能不能完成計畫中的說明內容,8月3日的說明會記者會與「挺拆地主」的抗議,都成了過去式。大家都在等待,等待屏東縣文化局依法行政的結果,最終的結果是竹塹能否列入文化觀景。能夠成為文化景觀,將得到保護,不能,將「依法」拆除。

自從今年一月走進恒春,見到剛剛滿月不久的亮亮,與這家人結緣、與竹塹結緣,回頭檢視,與竹塹有關的文章已經寫了一堆,百無一用是書生,幾萬字依然抵不過一紙裁定,當然更抵不過強拆的怪手。

忐忑等待的日子裡,一再重看洧齊雅琳的抗拆視頻,視頻不長,只有短短四分鐘,其中有太多的內容觸動我,在此再次轉發連結,期待這樣的內容,可以被更多臺灣人看到。

錄製那天,亮亮恰好滿七個月,這個孩子自從來到人世就在抗拆,這個長過他的生命的抗拆歷史,也許將在不久後畫上一個句號。竹塹生死未蔔。他不僅在繈褓之中經歷了無數次強拆,也在父母懷抱裡面對鏡頭向世人求助:

「大家好,我是恒春張家古厝的第六代傳人張洧齊,這是我的太太雅琳,這是我的孩子舒淮。我的爸爸阿公阿祖都在這裡在出生,長大,我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因為它非常的美麗有紅外牆,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可以在這邊長大,在這個地方生活……我們想要完整保存的最大的原因,是她有恆春剩下來的最後一間具有防禦性竹塹的房子。我們想要帶大家來看看到底什麼是竹塹……竹塹在臺灣是非常普遍的防禦型建築,在我們恒春叫做竹城,但是因為時代的變遷,這裡所剩下來的竹塹是全恒春僅存的最後一個……我們非常擔心這麼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會消失在大家的面前。」

節約篇幅起見,我用了大量的省略號,雅琳提到他們生命承受的各種壓力,洧齊提及受到的威脅包括生命安全。但他們還是要保護竹塹,最後一句是請求大家幫忙向屏東縣政府咯保留竹塹:「將竹塹列為暫定古跡,讓竹塹接受文化資產審議,給它一個保存的機會,拜託大家讓它可以列為塹定古跡。拜託大家謝謝大家。」

初勘審查會現場挺拆人士到場,張洧齊甚至話都沒法好好講完。(張洧齊提供)
初勘審查會現場挺拆人士到場,張洧齊甚至話都沒法好好講完。(張洧齊提供)

說完最後這段話,站在巨大怪手下的洧齊停了一會兒,低下頭,親吻懷中的亮亮。這是他的習慣,親吻自己的兒子,是所有父親的習慣。

每一次看到這個舉動都不禁感慨,人愛其子,就應該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孫。131坪和一段寶貴的歷史,臺灣人,孰輕孰重?

不過區區蠅頭利。同是臺灣人,相煎何太急——放過竹塹,留予子孫。

竹塹拆不拆?歷史會留下紀錄。(張洧齊提供)
竹塹拆不拆?歷史會留下紀錄。(張洧齊提供)

*作者為自由作家、紀錄片獨立製片人。著有《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行動改變生存--改變我們生活的民間力量》、《可操作的民主》等著作;先後建立了「北京手牽手文化交流中心」、「泰安愛藝文化發展中心」等公益組織,發起了「北京水源保護基金會飲水思源愛藝文化基金」。最新作品《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沈默的中國人》(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