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飛觀點:美軍「馳援臺灣」遠水能否解得了近渴

2020-09-10 06:50

? 人氣

台軍依據其「重層嚇阻」戰略和整軍備戰計畫會增加大陸攻台的成本,但重點恐怕在於戰略嚇阻、以拖待援。(資料照,美聯社)

台軍依據其「重層嚇阻」戰略和整軍備戰計畫會增加大陸攻台的成本,但重點恐怕在於戰略嚇阻、以拖待援。(資料照,美聯社)

未來台海若不幸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台灣靠自身的軍事力量抵抗對抗大陸,顯然是毫無勝算,所以長期以來,台灣執政者將政權的安危寄託在「美軍馳援」上。蔡英文年初受訪時也說,希望台受承受第一擊後,「世界各國可以支援台灣」。但問題在於,「承受第一擊」這個前提存不存在?「世界各國(其實專指美軍)支援台灣」的可能性可行性到底有多大?除去政治因素之外,簡單地從軍事角度看,「美國出兵」能夠遠水能否解得了近渴,還要看美軍馳援與大陸阻援的較量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軍公布海爾賽號驅逐艦(USS Halsey、DDG-97)30日通過台海的畫面。(美國海軍官網)
「美國出兵」能夠遠水能否解得了近渴,還要看美軍馳援與大陸阻援的較量結果。圖為美軍公布海爾賽號驅逐艦通過台海的畫面。(資料照,美國海軍官網)

台軍依據其「重層嚇阻」戰略和整軍備戰計畫會增加大陸攻台的成本,但重點恐怕在於戰略嚇阻、以拖待援。兩岸輿論對台海大規模軍事衝突結束的週期大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期待:大陸專家學者多認為可在3天內結束,而台方普遍認為最好能夠堅持兩周。其中的奧妙,就在於雙方對美軍能否成功「馳援台灣」有不同的認知和判斷。

美國「與台灣關係法」及各涉台法案都沒有「協防台灣」的承諾,但基於中美關係及台海形勢的變化,其插手台灣問題有「美軍馳援台灣」這一構想;大陸有信心在幾天之內在軍事上解決台獨分裂問題,但基於料敵從寬的原則,已經把在台海與美軍事較量的基點放在拒止「美軍馳援」上;民進黨十分強調固守防衛能力的建設,但基於兩岸軍事實力日益拉開的現實,實際上把最後希望寄託於美軍可能的馳援上。於是,陸、美、台三方出現了奇妙的「不謀而合」:未來台海衝突戰局變化的關鍵在於「美軍馳援」,而馳援的成敗不但不同程度影響到三者的發展前景,還直接影響到未來亞太戰略格局的演變。馳援成功,戰局將向有利於美及民進黨希望的方向發展,台灣獨立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大陸的安全環境將遭受歷史性的挫折,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將在冷戰擊敗蘇聯後又一次空前提高,多極化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將前景暗淡;馳援失敗,戰局將向有利於大陸和島內部分民眾希望的方向發展,台灣獨立將歷史性地失敗,美國將從此失去遏制包圍中國的最主要抓手,無奈接受中國的崛起,多極化世界戰略格局加速演變。

美軍的對台馳援,從空間上看,分為近程馳援和遠端馳援兩種方式。

近程馳援,主要是部署于日本、韓國的海空兵力提供的支援。其中駐日美軍大約有5.2萬人,主要有海軍第7艦隊、空軍第五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部隊等。駐韓美軍大約有2.8萬人,主要有陸軍第8軍和空軍第7軍。台海一旦發生戰事時,如果美國決心直接干預,上述海空兵力當天即可投入台海戰場。第一島鏈雖對中國大陸在軍事安全佈局上造成封鎖困境,但大陸的遠程火力打擊手段也對美軍在日韓的軍事基地構成嚴重威脅。大陸到日本鹿兒島不到700公里,到沖繩不到800公里,到橫須賀不到1800公里,大陸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長劍系列巡航導彈,在大陸本土發射即可對駐日韓全境的美軍海空基地構成毀傷能力。如果雙方軍事衝突涉及陸上目標,美軍襲擊中國大陸,美軍在日韓的基地也將遭到嚴重癱瘓。而衝突如果不涉及陸上目標,美軍位於日韓的海空兵力,數量上對大陸處於絕對劣勢,品質上優勢也非常有限。特別是僅1艘航母,連自我生存都難以保證,根本不可能阻擋大陸的反獨作戰行動。大陸大概率可在三天內就能達成作戰目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