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估值下修IPO的真相

2017-07-14 06:50

? 人氣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這兩批投資人各是誰,但我們不難如此推測:路演後以$15認購的投資人很有可能是過去幾年以類似的邏輯投資著新創鉅額後期輪(late-stage mega rounds)的私募投資人,而開盤前以$10價格「入札」的應該是共同基金、銀行、保險公司、券商還有避險基金等熟於公開股票交易的法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同樣被高盛、摩根史坦利、花旗、巴克萊等共同承銷投銀邀請參加路演的共同基金、銀行、保險公司和券商們,在遞出自己認定的合理認購價$10(或更低)後,吃驚地被通知說承銷價將是$15,他們私下跟同業交換了意見,推測一定有一群私募的凱子,因此選擇不認購上市新股,反而磨刀霍霍,準備在上市當天以$10或更低的交易價痛宰這些凱子!

更進一步地,如果詢價圈購(book-building)中真是有如此劇烈的落差,而投資銀行卻沒有盡責地建議創業家降低承銷價到更合理的、專業上市股票投資人共同意見的$10,這可以是兩種層次的背信。

一是對於Blue Apron公司的背信,他們因為這樣的不吉利的上市方式,將來要再發行新股籌資將會面臨投資人的不信任感和巨大折扣壓力——實際上新聞也報導Blue Apron可能很快又得發新股募資

更糟的是投資銀行對於願意以$15認購的私募投資人的背信——這些私募一定也都是它們的客戶,作為承銷銀行他們沒有警告私募投資人價格可能過高,導致承銷者瞬間鉅額虧損,這不只可能造成客戶一去不回,嚴重者可能會招致訴訟——2012年臉書上市後股價(暫時)暴跌就曾導致不滿的投資人控告臉書和投資銀行

而禍不單行的是,Blue Apron上市後的五個交易日裡,股價不僅沒有平反,還從上市的$10逐步走低到$7.73,對比認購價$15幾乎腰斬,這表示市場幾乎是已經做出結論:Blue Apron上市招股書裡面難看的數字代表的就是難看的估值,就算它是這一波「顛覆」生鮮零售的新創們的領頭羊也一樣,APP使用者介面再漂亮再流暢、嘴上掛著再多熱門關鍵字(buzzword)都沒有用!

讀到這裡想必讀者一定會感興趣的是:如果認購上市新股的投資人賠得這麼慘,那麼Blue Apron的風險資本股東呢?

根據其上市招股書『關係交易人』一節的資訊,Blue Apron在2015年5月和7月募了D輪,總共發行10,301,861股新股,認購價為$13.3269。更早之前的2014年4月所做的C輪,總共發行3,001,448股新股,認購價為$16.6586。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