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觀點:向黎明駛去的美麗河船--火燒庄之後

2020-08-08 06:40

? 人氣

劇照。(作者提供)

劇照。(作者提供)

之一

我父親出生在彰化縣員林鎮大饒里,清朝時原名「火燒庄」。這個地名很奇特,問我爸爸媽媽,他們也不知所以然。顧名思義推測,這裡可能被火燒過。到網路上查了資料,原來這裡的居民以廣東移民為主,清朝就來此開墾。閩粵分類械鬥時,廣東人打不過閩南人,逃到廟裡躲起來,房子整村整村地被閩南人燒毀,凡此數次,毀了又蓋,毀了又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獻上記載,這個地區的居民大多自廣東潮州饒平縣遷徙而來,都是張姓後代,客家人。原來我是客家人!知道時我十分驚訝,因為我的祖父母和父親一句客家話也不會,實在沒法想像。原來我們屬於「福佬客」,也就是已經閩南化的客家人後裔,不再使用客語,完全融合於閩南族群,也失落了自己的出身。

「火燒庄」給我的印象是劫後餘生,灰燼中重新建屋的畫面。移民們離鄉背井,本有心理上的堅韌度,火燒水淹都摧不毀生命的韌性,只要命還在,房子可以重建,未來可以重新期待。火燒庄這個地區,飄著火燒之後的黑白殘痕,經濟上和文化上都相對貧瘠,我父親就在這樣的歷史和經濟環境中成長。

在父親眼裡,祖父張清良是他生命中最大的貴人,不管在多麼困苦的環境中,都力排眾議,努力讓父親求學。祖父是木匠、泥水匠,十分窮困,村裡的人常在父親面前對祖父說:「識字的人只是幫不識字的人提皮包啦,讀書沒有用。」祖父卻不受影響。

小學時,父親每天都要走一小時去上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校受戰爭影響停學,戰爭結束復學,鄉下沒人曉得,是堂弟入學了祖父才知道,趕緊叫伯父帶父親去上學。人家從小學四年級下學期就復學,已經學過ㄅㄆㄇ,老師看父親說,你應該念五年級了,就讓他跳級五年級下學期。父親直接追上進度,努力念書,成績很好,祖父看這孩子這麼爭氣,便四處借錢讓父親能夠上學。在祖父的支持及父親自己的努力之下,父親成為村裡少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從初中念到高工。

父親念初中時,遇到他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員林初中的校長張致祥,他疼惜父親家境清寒,無力付學費,給他獎學金。父親日後將出生的長子,也就是我大哥,以校長的名字命名,表示感恩之心。

父親以第一名考上台中高工,遇到生命中的第三位貴人國文老師。因為宿舍裡很吵,父親無法專心念書,國文老師就讓父親每晚到他的教師宿舍讀書,還下麵給讀累了的父親當消夜,看著父親吃完,再讓他回宿舍睡覺。

民國四十年,台灣電力公司首度舉辦建教合作,第一次合作的學校就是台中高工,招募優秀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公司工作。如果接受這個條件,在學期間父親每個月都能領到獎學金,但是不能夠考大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