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從「安倍晉三跪慰安婦銅像」啟用,回頭看日韓的歷史糾葛

2020-08-03 06:10

? 人氣

福澤諭吉。(圖/維基百科)
福澤諭吉。(圖/維基百科)

福澤諭吉「脫亞入歐」的主張,後來果然獲得日本政府進一步實踐。1890年,時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的山縣有朋在眾議院演說中倡言,「國家自衛不應只防護『主權線』(國家疆土)、更應防護『利益線』(與國境安危密切相關的鄰近區域)」,如此方能阻擋俄軍南下。為了避免遭到列強侵吞,日本乾脆直接化身帝國主義強權、主動搶奪殖民地將國家,並且將「利益線」與「主權線」統一的做法,確實主導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日本國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山縣有朋這場國會演說發表4年後(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斬斷中朝藩屬關係;至於14年後(1904年),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的日俄戰爭,則將俄羅斯勢力徹底趕出滿洲與朝鮮。這兩場戰爭雖然解除了俄國勢力直接兵臨城下的威脅,確實鞏固了防衛日本的「利益線」,但也讓中國與朝鮮直接受到日本的侵略與併吞。台灣正是在此時被納入日本版圖,身處日本「利益線」內的大韓帝國(1897年改制),則在1910年被迫簽訂名義上「由韓皇提出、天皇同意」的《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宣告滅亡。

ピース:大日本帝國紙幣的「後期五十錢券」樣式,正面圖案為靖國神社。(取自網路)
ピース:大日本帝國紙幣的「後期五十錢券」樣式,正面圖案為靖國神社。(取自網路)

走上歐洲帝國殖民老路的「大日本帝國」(1889年至1947年),在極盛時期曾殖民或佔領今日的朝鮮半島、台灣、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印尼、越南、寮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地。其中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長達35年之久,雖然時間跨度不如台灣,但殖民傷痕所引發的歷史仇恨,至今依舊牽動著日韓關係。除了歧視迫害、鎮壓屠殺與抹殺歷史文化,二戰期間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人力、物力的壓榨與剝削,一直到今天仍懸而未解,那就是超過100萬人的「徵用工」問題、與高達10萬至20萬人的「慰安婦」爭議。

日本政府在二戰時期大量徵用朝鮮人作為奴工,補充日本本土的勞動力缺口,此即「徵用工」。時任南韓總統的朴正熙於1965年6月與日本政府達成共識,雙方簽訂《日韓請求權協定》,日本同意給予南韓5億美元的援助,宣稱徵用工之類的「個人索賠權問題」已在協定簽署時解決,至於相關款項都是「經濟合作」而非戰爭賠償。

這樣的解決方式對「徵用工」來說並不公平,因為他們的痛苦與損失並未得到平復,只是被朴正熙政府作為換取日援的談判條件,因此憤而向法院提告。2018年10月30日與11月29日,南韓最高法院「大韓民國大法院」針對纏訟多年的徵用工賠償訴訟,接連做出要求日本企業(新日鐵住金、三菱重工)必須賠償「撫慰金」的判決。認為南韓出爾反爾的日本政府對此大表不滿,認為判決明顯違反《韓日請求權協定》,日方絕不接受,韓方應立即採取「適當措施」,不過「徵用工」爭議至今沒有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