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說三倍券癟腳,卻不識大掏空沉痛的台灣

2020-07-22 07:10

? 人氣

筆者認為政府編列的紓困預算對於平民百姓的受益並不如預期的大。(資料照,盧逸峰攝)

筆者認為政府編列的紓困預算對於平民百姓的受益並不如預期的大。(資料照,盧逸峰攝)

蔡蘇政府的「振興三倍券」,究竟能否真正振興台灣已然萎靡不振的內需經濟?能否真正紓救解厄國民百姓無工無薪無所得的「抗疫封鎖肇致之災損」?是今天整個台灣經濟社會莫大關注「會否又是空心菜/空包彈一枚」的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紓困疫災兼振興經濟的大哉政策

紛擾爭議迭生且早已民怨四起的振興三倍券,終於在7月15日正式啟動開跑。聲稱既已有了千萬以上民眾「爭相」領取的振興三倍券,能否真正達陣執政當局「兼顧紓困疫災,同時振興台灣萎退經濟」的政策目標設想,正是今天台灣全民社會共所關注的大哉議題。

打從新冠疫情大爆發,執政當局即趕緊追隨先進國家政府作法,研訂「整套」的紓困振興計畫,如意算盤的政治算計是,一方面既要有效救濟因為「抗疫封鎖」所造成的全民百姓「民生經濟所得大損」,另一方面則更希望也能同時營救振興因為「全球性供應鏈大斷鏈」及「工廠停工、商場閉市」所肇致的產業經濟災損。

但是,這兩大構面所肇致的經濟災損,幾乎都是「已然事實」或「已經過去」的經濟活力與經濟財務之損傷,而且更都是「復正」「復原」可能性極低的損失,今天卻一味祇想用「大撒幣」的紓救振興作為,其能奏效之可能性的確極低極窘。

絕對超級浮額記錄的1.4兆元

此次蔡政府蘇內閣所提的《因應疫情振興紓困特別預算》,經過幾番跳躍疊加,已擴充到完全打破中華民國歷史記錄的1.4兆元之絕對超級浮額水準。

依國際發展經濟學經驗,國際間為了對應重大經濟危機衝擊傷害的一般國家政府《紓困振興經濟財政支出》,都以GDP占比至少2%做為最起碼的規模水準,但此次蔡政府蘇內閣所大手筆提列特別預算的GDP占比,竟然已經高達7.3%,依國際經濟學驗證理論言,應該已是足足有餘。

祇是其中已經匡撥了62%作為「紓困有數銀行專用」,再扣除掉紓救工商產企業部門及一般平民百姓的{封鎖自閉傷害損失},其所剩下而能夠「真正振興經濟」的特別預算金額,根本不足1%。

所以說,此次振興紓困方案,謂之為《振興方案》,未免太過沉重,但謂之為《紓困方案》,則其實質配置份額,卻又顯然太過輕薄微少,言之令人沉痛。

難怪民間多所傳述,或有趁機五鬼搬運掏空國庫嫌疑之說,亦難謂空穴來風。

振興經濟攸關不多 紓困民生卻更不足

倘若這次振興三倍券之「大撒幣大放送」,真是以振興民生經濟社會內需動能,做為行動主軸,甚至於,或全然祇是純粹為了賑濟「抗疫封鎖所致災損」而已,則方案匡列為數僅僅六七百億預算額度,實在太過小氣,且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全然無濟於賑濟民生經濟傷損之事。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