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索情緣—西發利亞體系的哀愁

2020-07-07 05:40

? 人氣

外交部長吳釗燮(見圖)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我國將與索馬利蘭共和國互設代表處。(資料照,顏麟宇攝)

外交部長吳釗燮(見圖)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我國將與索馬利蘭共和國互設代表處。(資料照,顏麟宇攝)

日前重大外交訊息傳來,遠在非洲東角的索馬利蘭,將與我互設代表處。本應是值得一書的重大外交突破,卻得不到相對的祝福,只因「門不當戶不對」。索國名為獨立,實則無國正式承認,這是倘台灣宣布獨立,應思考的可能問題。而索國與我互設代表處,產生一國與中、台雙方都設有代表處的特殊個案,則值得觀察後續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索馬利蘭問題與台灣問題,皆是帝國主義統治的後遺症。歷史上的索馬利亞地區,在19世紀中,北部地區被英國占領,稱英屬索馬利蘭;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義大利入侵,整個中、南部淪為殖民地-義屬索馬利亞。二戰後不久,民族自決的風潮襲捲包括非洲在內的全球。1960年,英屬索馬利蘭和義屬索馬利亞先後宣告獨立;同年7月,二國合為一國。

索國經過政變,長期軍人掌政帶來的威權統治與種族屠殺,以及長期重南輕北的地域政策,導致在北部的原英屬索馬利蘭族群嚴重不滿情緒。最終,趁著獨裁者跨台、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之際,索馬利蘭宣布建國。

索馬利蘭和中華民國一樣,有軍隊、護照,領土還比台灣大上三倍有餘。然而自從17世紀的西發利亞主權國家體系建立後,主權國家至上論成為國際上位原則,其重要內涵:1.每個主權國家對其領土和國內事務擁有主權,2.得排除所有外部勢力侵略,3.外國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

上述架構歷經上百年,除了基本得到確立,更在聯合國憲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原因是二戰中軸心國肆意侵略他國的慘痛教訓,致使國際間對於維持一國主權完整的優位概念不容受到挑戰,以至於日後縱使主權國家內部發生內戰、種族屠殺等統治者違反人道的內部統治行為,聯合國與大國們所採取的措施,總是極其有限的干涉,甚至漠視。

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資料照,AP)
有消息指出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覃儉曾訪問索馬利蘭,以在索馬利蘭設聯絡處交換停止與台灣的一切活動,不過為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見圖)所拒絕(資料照,美聯社)

也因此,即便索國擁有所有國家應有的元素,甚至在對內統治的強度效力上比索馬利亞更像一個國家,但是在主權國家原則上,各國仍不願承認其存在。或許這是西發利亞遊戲規則的後遺症,但在運作上,至少證實了有效減少國際間戰爭、人民傷亡的悲劇,是個極具現實且折衷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西發利亞條約簽訂後,決定了世界國家體系運作已近400年。但體系運作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受到了全球化的挑戰,尤其近年資訊網路與交通技術的突破,許多層面都讓國家間的界線-領土,不再是唯一界定彼此差異的一個存在。樂觀的說,國際社會朝全球治理、建立一個世界政府的可能性與可行性不斷提高,一切都正在發生中。

然而台灣也好、索馬利蘭也罷,甚至散布全球零星的「有限度被承認的國家們」,在國際政治現實環境下,短時間仍難以突破「西發利亞魔咒」。

儘管能做的十分有限,但作為思想的巨人尼采曾說: 「從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開始。」在台灣島內的人們必須自重,不承認不代表不存在、沒發生,朝野兩黨則仍須相忍為國。過度高估或貶低索馬利蘭,都對台灣外交不會有好處,但索馬利蘭與兩岸皆設立代表處的模式能否進化或改造,或許是兩岸願意互不否認存在的解決方案,值得探討。

*作者為自由作家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8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沈迺訓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