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翻越喜馬拉雅的人生

2020-07-12 07:00

? 人氣

清末民初蒙古有三大王爺,外蒙那彥圖、內蒙貢桑諾爾布、新疆帕勒塔,在那政權更迭的時代,帕王擔任阿爾泰辦事大臣,獨排眾議支持清廷,在隆裕太后召開御前會議時反對清帝溥儀退位,甚至表示願領蒙古騎兵南下決戰,其在歷史青冊上留下了豪語:「將來驅逐中原,尚不識鹿死誰手!」爾後因大勢所趨而支持共和,袁世凱大總統並委以重任,命其鎮守新疆邊衛以防俄蒙(外蒙)入侵。帕王可謂民國初期中央政府最倚重的新疆蒙族領袖,可惜壯志未酬而英年早逝,由其子敏珠策旺多爾濟承襲親王銜,亦即敏親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疆蒙族大王爺帕勒塔王(引自維基百科)。
新疆蒙族大王爺帕勒塔王(引自維基百科)。

前有述及,敏親王為代償父願於1932年赴西藏禮佛,後因西北回族軍閥馬仲英入疆之亂,使其返疆之路受阻,而其當機立斷決定改去南京。1934年敏親王「繞道來京,備輸悃誠」,受到國民政府熱情招待,隨後任命為蒙疆宣慰專員,並酌給旅費前往新疆各蒙旗宣達中央德意。爾後敏親王步其父帕王後塵,活躍於北平、南京、重慶,與中央政府保持密切關係,曾任蒙藏會委員,成為政府中的新疆蒙族代表。當敏親王到台灣後,遇到很多舊識故友鄉親,日子倒也不顯寂寞,過得頗怡然自得。

敏親王與側福晉常來大院子,敏親王通常是與朱阿伯聊天,側福晉我們都喚她「俄國奶奶」,其實她是波蘭人,她每次來都會帶自己做的俄式小點心,我母親就會沏上一壺阿薩姆紅茶,當然都有一份小點心給孩子們分享,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美味啊!

此時,有人開始與側福晉用俄語交談了,在大院子裡習慣用來客的鄉音交談,如此才顯出熱絡的鄉情。因為新疆是民族薈萃之地,大家都會說多種語言,所以在大院子裡可以用蒙、哈、維、俄、漢語混雜的交談,毫無隔閡,鄉音最能圈住情感,溫暖離家的旅人。我們小孩子雖然聽不懂但習慣了,所以對於各種族語的問候的、吆喝的、感謝的、罵人的用詞也都能朗朗上口,最有趣的是我那北投土生土長的母親,他能用各族語言跟來客寒暄,但若大鬍子爺爺帶著新奶奶來,兩個「台灣媳婦」就更有得聊了,這就是新疆人特有的文化背景。

敏親王的大福晉,我們稱她「蒙古奶奶」,時常帶著女兒「蒙古姊姊」來院子,這時候,吳敦娜笙最是高興,因為她們從新疆一路結伴來台灣,吳婆婆總是拉著我母親整治一頓家鄉美食,邊吃邊聊邊唱歌,我總是在旁邊打轉著,這是土爾扈特蒙古人留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一直陪著我長大,至今還在燃燒著我的人生。

敏親王的大福晉(作者提供,引自Tsem Tulku)
敏親王的大福晉(作者提供,引自Tsem Tulku)

蒙古姊姊與我留在天山故鄉的姑姑是好朋友,沒想到她居然帶有一張在老家拍攝我姑姑小時候在蒙古包前玩皮球的照片,她把照片送給我父親,這是父親唯一能將老家貼在心上的記憶,真的好感謝啊!

對於這些經歷數千公里坎坷顛簸、擔驚受怕的異鄉人而言,天山的草原模糊了,伊犁河畔的樹林遠去了,想不起哈密瓜果的香氣味兒了,來到了戰後再起的台北,那種感覺是陌生的、有距離的,他們有的在公家謀職,有的自營小生意,必須重新開始探索艱難的未來。

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是唯一能讓他們停下腳步喘口氣,忘記眼下傷愁的溫暖之家,當走入院子就像回到老家的村子裡,一切都是那麼地熟悉、悠閒自在。十來戶人家任你串門子,連四眼小黑狗都跟前隨後的伴著,累了在樹蔭下靠著椅子打個盹,都是享受啊,大院子承載了所有新疆人的鄉愁啊!

*作者為文化部參事。1920年代,祖父海穆從阿爾泰山的科布多移居新疆。1949年,作者父親翻過帕米爾高原,再從印度轉來台灣,定居在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