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英國國會大選─柯賓之風改變了英國政治景象

2017-06-12 07:00

? 人氣

這回大選,工黨就是靠着年輕選民打贏這場選戰。十八歲到二十四歲之間的年輕選民的投票率高達66.4%,比二零一五年的大選中年輕選民的投票率(43%)高出很多。有63%的(十八歲到二十四歲之間的)年輕選民投票給工黨,如今工黨成為最受年輕一代歡迎的政黨。比如在Warwick以及Cantebury(它過去向來是保守黨陣地)這樣的大學城,工黨就是依靠年輕人贏得席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這次大選與往不同的,是發生了兩起恐攻事件。曼徹斯特恐攻事件發生那晚,不少人預測這將對工黨的選情不利。恐攻通常都是對右翼政黨較有利。梅伊立即試圖統一人心,箭頭向外,高喊打擊恐怖主義,在大街上佈上軍警,擺出強人作風。而柯賓則對恐攻事件做出有勇氣的回應 -- 他提出「反恐政策的失敗」以及「英國外交政策是恐攻的導因」。當時民調顯示,他對外交政策的批判,雖然在英國不是一個「討好」的政見,卻並沒有改變他的受支持度。在曼徹斯特恐攻事件後,民調顯示工黨僅落在保守黨後面百分之五。

倫敦恐攻事件後,保守黨當局再次統籠人心,強調「英國生活方式」,以「文明衝突論」來加深敵我意識。而英國社會一直有相當的反戰民意。倫敦恐攻事件三天後,《獨立報》頭版稱「柯賓是對的:戰爭導致恐怖主義」。這份報導指出,據《獨立報》的ORB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五的民眾認為,英國參與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國的戰事,大為增高了恐攻的可能。此時的民調似乎說明,柯賓的堅持反戰原則,和他的清廉和有原則,已讓他有別于「政治精英」在許多選民眼裡的形像。在柯賓的政策下,工黨搖身一變,成為有別于保守黨的真正反對黨。在柯賓下,工黨成為真正值得投它一票的政黨。

東倫敦的一個投票所﹐這次投票要排長龍。 (白曉紅 攝)
東倫敦的一個投票所﹐這次投票要排長龍。 (白曉紅 攝)

大家都很明白,工黨若要贏得選舉,若要執政,必須贏回的最大選民群體,是它的根基,也就是上面提過的後工業社區裡的勞工階級。他們是學者馬修故溫(Matthew Goodwin)所說的「被遺忘的社區」。我在《憤怒的白人》一書的採訪期間曾認識一位住在北方城市布萊普(Blackpool)的喬治。他在投票日前兩天就這麼對我說:「我對這些政客不存任何冀望。對我來說,他們全都是騙子,小偷。我不會去投任何人的票。」布萊普這個蕭條的地方,過去一直是傳統工黨選區,喬治家裡的人都是支持工黨長大的。而過去新工黨的政策早已讓他們失望至極。政治冷感如今是這裡的普遍現象﹔這裡也有許多人轉向了極右政治。要贏回這些社區裡人們的信任,一直是工黨最艱巨的工作。這些選民早已成為保守黨爭取選票的對象。梅伊這回就在選戰的最後一日造訪東北部地區,再次試圖爭取所謂的「愛國選民」,也就是在傳統勞工階級社區裡支持英國獨立黨或曾投票脫歐的選民。這回保守黨得到英國獨立黨部份選民的選票,因為對他們來說,保守黨是真正的脫歐政黨

而這次大選的選票結果也顯示,保守黨爭取傳統勞工階級選票的策略,並未能達到它的目標。許多傳統的工黨基層社區,已有轉回支持工黨的跡象,比如Darlington,Wrexham,Tooting等地,這些都是保守黨針對的策略選區,如今由工黨贏得。甚至不少英國獨立黨的選民,也轉回投票給工黨。選戰期間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在傳統的工黨基層社區裡,大家在這數周內談到的,並不是「誰能帶領英國做最成功的脫歐談判」。首相梅伊所要的大眾對脫歐談判的關注,在選戰期間我們並沒有看到。在這些社區裡,大家關心的多是就業環境,子女未來,住房等問題。柯賓的以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為中心的政策,對這些選民意義重大。在這裡,工黨左派看到了執政的契機。這些傳統工黨基層的勞工階級社區,也是工黨未來需要加緊贏回的地區。

如今,柯賓的政策和理想,不僅摧倒了梅依的權力正當性,更已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英國政治的景象。它為勞工階級帶來了希望,也指向着未來工黨的發展潛能。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