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變「毒」角獸?不敵疫情,新創產業大裁員!

2020-06-29 12:39

? 人氣

疫情過後新創產業裁員之產業分析(圖/ Layoffs.fyi Coronavirus Tracker)
疫情過後新創產業裁員之產業分析(圖/ Layoffs.fyi Coronavirus Tracker)

Roger Lee將裁員企業與Crunchbase資料庫進行比對,發現到目前為止,募資在B輪與C輪階段的裁員新創家數最多。主要是因為在這個階段的企業多已經歷了產品的市場驗證(Product-market-fit, PMF),而正需要資金支持其進入規模化的成長時期。然而,此時的疫情衝擊,不但打擊了這些公司的市場收入與募資進程,更直接打亂了擴張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不意外地,從裁員人數來看,募資在D輪與E輪以後的企業裁員最多。原因在於這些公司擁有較多員工所致。Gené Teare在4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宣布裁員的新創企業中,有14%屬於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但獨角獸們的總裁員人數卻占整體的47%。

疫情過後新創產業裁員之募資輪數分析(圖/ Layoffs.fyi Coronavirus Tracker)
疫情過後新創產業裁員之募資輪數分析(圖/ Layoffs.fyi Coronavirus Tracker)
疫情過後新創產業裁員人數之募資輪數分析(圖/ Layoffs.fyi Coronavirus Tracker)
疫情過後新創產業裁員人數之募資輪數分析(圖/ Layoffs.fyi Coronavirus Tracker)

Roger Lee進一步分析了新創企業的裁員風險。首先是「產業」,如同前述,因就地避難所造成的直接衝擊,相關產業面對雪崩式的營收衰退,不得不採取裁員策略,如Airbnb、TripAdvisor、ezCater等。

其次是「商業模式」。新創企業收入來自於一次性交易的佣金或手續費,其裁員情況較為嚴重。當交易量受疫情影響而急速萎縮時,這類型企業收入大幅下滑,如Eventbrite、ClassPass等。反之,基於訂閱制的商業模式在市場衰退時還能仰賴一些長期合約的支持,爭取到緩衝期,實施裁員措施的新創企業比例較低。

最後是「現金」。早期投資市場降溫,投資者傾向將手上的資金用於支持先前投過的企業。基於此,多會建議新創企業手上握有能持續營運18至24個月的現金。這對於剛募過資的新創相對容易,但對於在疫情發生前已燒了一兩年資金,並準備在2020年展開新一輪募資的企業來說,情況並不樂觀。資金的短絀促使這些企業走向裁員一途。

隨著疫情的持續,我們恐怕還會看到更多的新創公司裁員。這或許不會是新常態(New normal),但肯定不會在短期內回復到病毒爆發前的水準。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早期資金資訊平台FINDIT

責任編輯/林彥呈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