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大學教育,州政府買單,誰是贏家?

2017-05-18 06:00

? 人氣

(圖/國立臺灣大學@facebook)
台灣2015年高教人口比例已達47%,高於OECD平均35%,如與主要國家比較,以加拿大55%、以色列49%高於我國。(圖/國立臺灣大學@facebook)

提案的田納西州議員 David Hawk 指出,「企業或工業設廠或尋找創投地點時,會考慮當地公民是否具備高中以上程度,這個現象使本州不具備高教學歷的成年勞工,有動機回學校受教育,提高自己對於新企業的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無獨有偶的政策,由州政府提供免費的高等教育,或許暗示了美國強化資本主義政策、改善招商投資環境的決心。然而,企業不在美國設廠的原因之一是工資成本,教育程度提高,工資成本又將提高,是否真的能招攬企業投資? 此外,提高高教人口比例只是一個量化指標,未必能達成關鍵績效—提高外界投資意願和增加工作機會。借鏡台灣,高教人口已達47%,在文憑和就業之間,仍然有未能彌補的鴻溝,大學端培育的畢業生,未必能學以致用,企業端仍宣稱找不到稱職員工,反而使大學文憑貶值。目前美國各州這一步,由政府承擔高教投資,以人權觀點,固然將會提高私人投資的公平性,卻忽略了企業的責任和需求。

同時,此舉在高教學費節節高漲時,以政府預算補助大學學費,也避免了對於高教品質和收費對應性的檢討,甚至可能助長高教學費繼續調漲。無論如何,如此重大的教育政策轉變,也代表龐大的經費預算,其利弊得失,值得世界各國關注。

 

*作者為台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