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的滋味》餓到啃樹皮、吃人肉!28歲獨立記者揭發烏克蘭大飢荒:一個人對抗蘇聯、英國首相與普立茲獎的故事

2020-05-21 08:10
電影《普立茲記者》(Mr. Jones)中的加雷斯.仲斯(Gareth Jones)(聯影電影)
電影《普立茲記者》(Mr. Jones)中的加雷斯.仲斯(Gareth Jones)(聯影電影)

距今88年前,東歐曾爆發一場災難,至少400萬人坐擁良田卻活活餓死,但蘇聯共產專制政權「正常發揮」,選擇壓制言論、文過飾非, 繼續大手筆挹注莫斯科建設,好讓西方世界對革命大業刮目相看──這一切確實奏效了,直到被一位年僅28歲的獨立記者戳破漫天謊言。

媒體不畏強權報導事實是近年影壇熱門題材,國家機器與媒體倫理的角力容易激發熱血,清除權力結構的爛疽更是大快人心。然而現實中的「求真」之途,記者通常只能憑藉片段資訊以及發自直覺的疑心,孤身對抗全世界冷眼與威脅,揭露真相後也不會搖身變為英雄。將在6月12日上映的烏克蘭傳記電影《普立茲記者》(Mr. Jones),描寫英國獨立記者仲斯(Gareth Jones)揭穿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之過程,就將這種無邊孤獨刻劃得淋漓盡致。

1932年3月,28歲的仲斯騙過蘇聯官員,偷偷踏上烏克蘭農村。他原是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的外交顧問,精通俄語、德語,對蘇聯農業集體化有所研究,為了調查真實情形,假冒首相名義潛入烏克蘭。出發前仲斯已聽聞,蘇聯引以為傲的「五年計劃」農業發展有些不對勁,他仍萬萬沒料到,映入眼簾的是幾近空無一人的農村。

他看著農民在火車上搶食丟掉的橘子皮、餿麵包;牛馬家畜不是被迫殺死就是餓死;更多民眾因為營養不良、貧病交迫死在路邊,人們只能以推車一車車載走屍體;吃人肉的普遍程度讓蘇聯官方不得不公告「食人是違法行為」……。

「我去了好幾個村莊,每一個都有好多人死去。如果現在已有上百萬人瀕臨死亡、如果現在情況已經很嚴重,一個月後又會如何?馬鈴薯的數量已經可以一個個數出來,很多家庭的馬鈴薯都吃完了,餵食家畜的甜菜根也會在6、7、8月前耗光,還有很多家庭連甜菜根也沒了。」

──仲斯報導〈饑荒統治俄羅斯──五年計畫摧毀了麵包供應〉(FAMINE RULES RUSSIA - The 5-year Plan Has Killed the Bread Supply.)

1932年烏克蘭大饑荒,至少400萬烏克蘭人餓死。圖為百姓死於烏克蘭第二大城卡爾可夫街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32年烏克蘭大饑荒,至少400萬烏克蘭人餓死。圖為百姓死於烏克蘭第二大城卡爾可夫街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遍地餓殍的烏克蘭,原本是知名的「歐洲糧倉」,但自從1930年代史達林(Joseph Stalin)推動農業集體化開始,許多擅長耕作、擁有豐富經驗的烏克蘭「富農階層」遭集體流放,剩下的農民不擅或不敢耕作,加上環境不佳等因素,終於造成1932年烏克蘭生產率和產量暴跌;蘇聯又以禁止農民佔有糧食、將生產工具收歸公有等糟糕手段逼迫,最終導致烏克蘭、西伯利亞、白羅斯(白俄羅斯)等地區數百萬人死亡,其中高達8成是烏克蘭人。許多國家近年陸續認定,這場人為造成的饑荒符合「種族清洗」。 (相關報導: 烏克蘭核爆家園森林大火,火舌距車諾比核電廠遺址僅2公里 更多文章

無奈的是,蘇共當局牢牢監控當時的西方外籍記者,限制他們只能待在首都莫斯科,稍有反對就有性命之憂;當局更利用左派分子嚮往階級革命的心態大灌迷湯,說服他們「顧全大局、犧牲小我」;就連曾以五年計劃系列報導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莫斯科分部主任杜蘭提(Walter Duranty),都甘於為蘇聯塗脂抹粉,整天在莫斯科過著歌舞昇平的日子;

眼前這位父親激烈顫抖著,對身為共產黨員的兒子大吼:「工人都在餓肚子……工人都病死了,剩下一點點食物又吃不得,這就是你們對偉大俄羅斯幹的好事。」

兒子嘶吼:「看看我們建設的巨大工業,看看最新的拖拉機,看看那座水壩,都是餓肚子換來也值得的建設!」

「是啊,建設!」父親說:「你們把俄羅斯最好的地方都摧毀了,建設有屁用?」

──仲斯報導〈饑荒統治俄羅斯──五年計畫摧毀了麵包供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聯發科5G晶片天璣1000 支援AV1影音標準
傳陳菊接任監察院長 趙少康曝:背後有其他考量
台北車站大廳恐永久禁坐?柯文哲:方便管理卻成壓抑多元的殺手
尖石劃破全身 教官卻在傷口撒鹽 12新科蛙人靠意志挺過「天堂路」
大同市場派重要提案未過 公司派董事名單出爐
風評:蔡英文再啓修憲,繞得開 「法理台獨」烽火嗎?
顧長空觀點:總統的收件匣—密件洩漏的四個台灣民主危機
太陽活躍度創300年來新低,將引發小冰河期?NASA科學家解釋:對地球氣溫的影響為……
汪葛雷觀點:蔡英文搞外交只是放煙火,放完就沒了
顧爾德專欄:蔡英文腦袋裡的教堂
吳志強觀點:正義不該從偏見探尋-論陪審、參審雙軌併行可能的盲點
李震華觀點:官方版參審制,法官、被告、人民三方皆輸
吳典蓉專欄:五二○送大禮 女性閣員回家帶小孩
觀點投書:NCC 介入派系鬥爭,監理媒體豈能服眾?
觀點投書:新高票、新契機、新期待
廖亦武專文:SARS一代的終結
觀點投書:軍事文化資產是最佳的全民國防教材,中海艦應有更好的安排
觀點投書:台積電絕對不會主動願意把工廠放在美國
觀點投書:林佳龍的民調是靠酬庸墊出來的嗎?
抗議群眾的主力─受過高等教育的失業青年:《憤怒與希望》選摘(3)
柯文哲想選總統?陳佩琪:上次說要選市長我一路從象山頂笑到山腳下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躲在家防疫 這5件事成為網路熱搜詞
總統府被駭》調查局報告列資料外洩的4種可能
不滿以色列計畫併吞約旦河西岸 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宣布終止所有協議
520致詞全文曝光!蘇貞昌向新內閣喊話:這件事如果沒告訴我,我會怪你
專注自身創新和基礎建設 中國在德國投資首次跌出前3名
裕日車:今年大陸汽車銷售目標不變,但獲利預計下滑
Google微軟有意加碼投資台灣 龔明鑫帶來好消息
連勞斯萊斯也扛不住疫情衝擊!大刀一揮裁員9千人,只有「這部門」安全過關
致災性大雨來了!最強雨勢明天開始下到這時候
彰銀委託書戰正式開打 財部公開懇求股東支持
離開香港4個月後露面 前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白髮蒼蒼
板橋近一年房價單價最高前10強竟然是這棟地標
賴清德宣誓就職 夫人吳玫如罕見亮相
魯迅竟然酷愛虐貓!揭國文課沒講的「真‧狂人日記」:虐殺喵星人變態手法大公開
「羅志祥到底捨不得女孩還是人民幣?」廣告小妹:實話不能說太大聲
高市民政局長曹桓榮涉妨害罷韓 鄭照新:市府作為經得起檢驗
能預防痛風、關節炎還能改善失眠!櫻桃對人體的五個驚人效果
「蔡英文擺出準備戰爭的姿態!」郁慕明:她鐵了心要以武拒統
擔憂「不尊重人權」的中國模式蔓延 祖克柏盼歐盟建立科技監管全球標準
「高雄需要北漂市民保護!」罷韓團體北車發黃絲帶籲返鄉投票
日版「東風-17」資料外洩?朝日獨家:中國駭客入侵三菱電機,偷走日本最新型武器機密
為何台灣具備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卻不易孕育獨角獸?
左派黨員出走另起爐灶 馬克宏領導政黨失去國會多數優勢
桃園第2座社宅將完工 套房租金最低僅4600元
粉專PO照影射韓國瑜是「垃圾袋」 黃暐瀚嘆:蔡英文新任期存在這隱憂
「民進黨在吸人血饅頭!」侯漢廷酸蔡英文:選前撐香港,就職時卻隻字未提
新北累計核定27,227件、核定率55.97% 原中央撥款不足因應希再加撥5億
「兄弟,我來去搞慈善了。」馬雲退出軟銀,全因投資狂人孫正義?
央視主播當WHO親善大使狂幫中國洗白 國際NGO:世衛想挽救信譽就該換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