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角鏡】募資平台大咖爆信任危機! Kickstarter如何超前部署,賦權員工領導力?

2020-04-27 16:31

? 人氣

Kickstarter 更是引領創意設計經濟的佼佼者,2009年以來全球總募資金額達49億美金,難以忽視創意設計的巨大商機。(Annie-Spratt@Unsplash)

Kickstarter 更是引領創意設計經濟的佼佼者,2009年以來全球總募資金額達49億美金,難以忽視創意設計的巨大商機。(Annie-Spratt@Unsplash)

快速讓你知道:

面臨全球疫情,霎時許多公司被迫實施在家工作,視訊軟體或硬體等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得到員工信任,就算老闆不在同一地點也不用擔心沒效率。引領全球創意設計經濟大爆發的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居然碰到員工信任危機!員工企圖組織工會,管理層從反對到開放投票,過程中更被許多創意設計界撻伐,這一路他們學到什麼?

創意設計經濟遍地開花

Apple無論於軟硬體設計、直營店面、官網、產品包裝等體驗設計,都讓消費者的印象加深 -「這家公司的產品設計超用心,美感超好」;持續讓美感貫徹產生莫大品牌效益,正是Apple大打創意設計經濟(Creative Economy)的成功關鍵。許多國家如韓國、泰國及台灣都將創意設計產業列為重點經濟政策大力推動。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 報告,全球創意設計產品市場的價值從2002年的2080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5090億美元,整整超過一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方面,群眾募資平台興起,由創意者(Creators)提案,在其平台放上創意者的宣傳計劃內容、原生設計與作品,透過平台向大眾投資者(Backers)募集資金,讓此作品或服務量產、實現。其中家喻戶曉的募資平台Kickstarter 更是引領創意設計經濟大爆發的佼佼者,自2009年創立以來全球總募資金額達49億美金(約台幣1483億元),已有1800萬人參與,成功資助了近18萬個項目。台灣2019年群募總金額則達16.7億元,較2018年成長兩倍,無論是全球或台灣都無法忽視創意設計所帶來的巨大商機。

高科技公司為賦權員工踏出一大步

因為新一代員工希望做出貢獻,投入並能實踐自我價值的工作,也是近幾年高成長科技公司的員工組織許多抗議活動,透過集體協商要求雇主負起責任的理由之ㄧ。此外,據美世人力顧問公司2014至2018年進行的敬業度調查分析,台灣員工認為自己可暢所欲言表達意見的比例僅62%,在亞太區敬陪末座。而被充分授予決策權、被鼓勵創新思考的員工比例則是倒數第三。

2009年於美國紐約創立的Kickstarter,長期以來一直定位為利他主義者,2015年更成為一家共(兼)益公司,表示公司存在不只為股東創造利潤,更致力為其他利益相關者(如社區、員工、供應商等)創造共益影響力。但2019年該公司3月卻爆出組織工會爭端,到2020年2月中員工投票表決成立工會,為全球高科技公司邁出讓員工組工會的一大步。投票結果一出,各大媒體如《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衛報》(The Guardian)及《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紛紛以「這將改變高科技產業」為題,詳述其對高科技業永續人才的影響。

Kickstarter被視為創意設計產業大咖,以開誠佈公和積極部署的態度度過員工信任危機。(取自Kickstarter)
Kickstarter被視為創意設計產業大咖,以開誠佈公和積極部署的態度度過員工信任危機。(取自Kickstarter)

加州大學就業法副教授杜巴爾(Veena Dubal)稱:「Kickstarter的員工組織工會投票是極為重要的一步,向整個高科技產業的員工發出訊號,證明建立集體協商不僅可影響薪資配置,甚至能對公司決策有決定性的權力。」 

Kickstarter 組織工會的過程中陷入極大的爭議,包括挹注資金協助創立的喜劇演員David Cross及文化創意產業界等,公開對管理階層表示極度失望;《紐約時報》更以「Kickstarter居然敢稱自己是領先的,卻不支持工會」說明此爭端。即便如此,Kickstarter仍在2019 年11月舉行員工溝通會,執行長哈桑(Aziz Hasan)則要求高階主管們不要出席,使員工能自由坦率地討論、表達對組織工會的看法。

打造資質優良的軟性人才

其實企業員工組織工會只是集體協商的一種方法,重點是要回到分權化的管理與深耕員工關係的企業文化本質,讓員工感到有自主權及受信賴,建立起員工與領導階層的相互信任,能獲得員工忠誠回報;並在過程中透過機制設計創造各樣機會,鼓勵員工充分表達他們對重要問題的觀點、授權並分享領導權、並願意經常溝通,允許把犯錯當做是學習的機會等都是賦予員工權力,培養獨立思考及積極貢獻,也才是推動企業持續前進的最大動力。

2015年Kickstarter就檢視過企業使命,並決定從股份有限公司(Incorporation, Inc.)改為經州政府註冊登記認可的獨立法人 - 共益(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據所有立案共益公司的要求,Kickstater於2016年首次出具的共益報告中說明,為弭平高階主管和一般員工薪酬之間薪酬不公所設計的規定:

—男女性別員工均等(其他高科技業通常為男:女,75%:25%)

—對CEO的薪酬設上限,與一般員工相比要少於5 倍之內,一般高科技產業的平均值則是95倍。 

—無須從常春藤聯盟學校招募,而是透過如Coalition for Queens等非營利組織僱用實習生。 

儘管算是很有野心的承諾,但前Kickstarter工會組織者為雷德萬(Clarissa Redwine) 回覆《紐約時報》強調,是因員工想要擁有產品決策、確定僱用條件,及在需要時可以有質疑管理者的權力,才要組織工會與公司集體協商。此話一出,凸顯 Kickstarter即便在薪酬及選用時希望盡量消除不平,但可能沒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更別說透明且清楚的溝通、並確切賦權給員工了。

但他們記取了教訓。 Kickstarter於2019年10月23日就於B型企業頁面(見註1)詳述自由集會及集體協商(freedom of association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報告,讓各方利益相關者了解情況及相應作法。說明改善計畫包含透明的員工溝通,在2019年底前完成並公佈所有職位的薪資範疇設計;持續對員工說明整體財務表現、進行每半年一次的員工績效衡量及其配套架構如升遷、員工及經理人做的好或不好之處都需要適切調整並追蹤;員工會議要有Q&A時間或與CEO辦公室定期更新公司重大策略,或高階主管群的溝通時間等。

另,影響報告書中說明Kickstarter持續提供員工教育津貼補助,強化員工軟性創造力的嘗試和探索,包括烹飪和陶藝、音樂、珠寶製作工作坊、博物館會員資格、語言和木工學習等課程。Kickstarter也知道,要成為打造創意內容與規則的領先者,不是只有提供硬體,必須能從心理「重視並信任員工」,才能充分溝通並賦權給員工;而只有打造具有創造資質的軟性人才,並持續讓這些員工展現出不尋常創意和自主性精神,才能傳承其品牌精神,真正成為引領創意設計經濟的火車頭。

或許當下藉由疫情的外部危機,有更多支撐台灣經濟命脈的中小企業能借鏡Kickstarter的案例,提前佈局,強化中長期的永續人才競爭力,並開始學習賦權員工,將會是未來台灣在產業轉型上養成軟性實力的一大成功關鍵。

註1:每一家認證B型企業在取得資格前,要求簽署揭露問卷(Discloure Questionaire),詳列要求企業日後碰到重大事件(如歷來的罰款紀錄、制裁、重大訴訟、產業特殊經營等)必須公開揭露,否則有可能因被質疑,並經由B型實驗室諮詢委員會討論後會被取消認證資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