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習近平真覺得「抗美援朝」是被蘇聯騙了嗎?

2017-04-23 07:10

? 人氣

作者認為,既然習近平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崛起,那就不僅要突破毛澤東反美的外交路線框限,也應該突破毛澤東「一個中國」的迷思,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AP)

作者認為,既然習近平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崛起,那就不僅要突破毛澤東反美的外交路線框限,也應該突破毛澤東「一個中國」的迷思,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AP)

最近,中國網絡上流傳一篇習近平有關中美關係的內部講話,因為中國官方至今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這篇講話,外界沒有辦法確認該講話的真實性。許多質疑的人認為它與中國官方長期對毛澤東外交路線的讚揚很不同。據說,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在二戰期間對美國的認識,還是實事求是的。但戰後、特別是我們黨執政後一個很長時期,我們對美國的認識發生了偏差。未能處理好我們跟美國的關係,是我們黨遇到諸多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對美國有一個準確的瞭解,對我們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篇講話對毛澤東時代反美外交路線作了嚴厲批判,它質疑「我們主動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並不惜巨大犧牲地擴大這一陣營、保衛這一陣營。但是,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是不是就一定要跟美國對抗?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這篇講話批評毛澤東「習慣於將社會主義的政治訴求,直接延伸為對外戰略構思,延伸為軍事部署,延伸為戰爭。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思維方式,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這一歷史教訓我們應該記取。因為我們熱衷於將政治訴求延伸為戰略構思,延伸為軍事部署,乃至延伸為戰爭,我們義無反顧地參與了冷戰中的兩場熱戰,一場是朝鮮戰爭,另一場是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的對手都是美國。對這兩場戰爭做認真的反思,這是我想著重談一談的。如果將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改造舊世界』的目標,那麼熱戰就是不可避免的。」

堅持社會主義就一定要跟美國、跟西方勢不兩立嗎?

對於冷戰,這篇講話說「蘇聯挾社會主義陣營的強大聲勢,在上世紀50年代,確實是咄咄逼人,四處出擊,大有橫掃全球的架勢。但是,人們忘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反對美國,反對的是什麼?反對的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新遊戲規則。反對這一新遊戲規則,實行另一套遊戲規則——共產體制,這就是冷戰的實質。」因此,在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歷了30多年之後,「我們已經認可了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社會遊戲規則,而且獲得了很大成績,回過頭來再審視那兩場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真的意義不大。有人喜歡用所謂的地緣戰略解釋朝鮮戰爭,什麼『戰略屏障』、『唇亡齒寒』。但那是以反美、反西方為戰略前提的,問題是,我們真的一定要反美反西方嗎?… 堅持社會主義就一定要跟美國、跟西方勢不兩立嗎?很長一個時期,我們把社會主義當作了區別敵我的政治標準,當作了解放全人類的終極目標,當作了一種戰鬥武器,上世紀50至70年代就是這樣的,這是對社會主義的一種曲解。」

參與越戰的美國坦克。(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62年毛澤東介入越戰。毛澤東說:「是越南需要的,我們就優先供應。」中國援助北越大量戰車、槍、炮,以及各種軍需物資,甚至包括北越軍的軍裝都是中國方面提供的。此外,從1965年到1970年累計32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被派往北越,巔峰時1967年有17萬人。(wikipedia/public domain)

所以,這篇講話指出「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就是社會主義陣營打著『改造舊世界』的旗號進行的,至少我們中國共產黨是這樣認為的。那時叫『盡國際主義義務』,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幫助社會主義陣營實現『改造舊世界』的偉大使命。但實際情況卻遠不是這樣。二戰後,在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都出現了一個國家南北分割的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聯通過二戰所形成的巨大影響力。南北分割是有協定的。條件成熟了,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不是沒有可能。但蘇聯卻等不及了。這裡存在兩個因素。一個是蘇聯自身的直接的戰略利益需要。另一個則是蘇聯對剛成立的新中國,存在深刻的不信任,它需要有一種戰略態勢,就是讓中國跟社會主義陣營之外的世界隔絕,最好是處於一種敵對狀態,以此牽制中國。」根據這篇網傳的講話,習近平似乎認為朝鮮和越南,被蘇聯利用來挑動中國反美,而站在中國立場上,這兩場戰爭毫無必要,毛澤東「抗美援朝」也是被蘇聯騙了,這也解釋了當時史達林為什麼不去安理會否決聯合國軍進入韓國,卻再三推動毛澤東「援朝」。

史達林與毛澤東 大
作者表示,習近平似乎認為朝鮮和越南戰爭,被蘇聯利用來挑動中國反美,而站在中國立場上,這兩場戰爭毫無必要,毛澤東(左)「抗美援朝」也是被蘇聯騙了,這也解釋了當時史達林(右)為什麼不去安理會否決聯合國軍進入韓國,卻再三推動毛澤東「援朝」。(取自新浪論壇)

這篇內部講話總結「實事求是地說,戰爭的結果,弊大於利。戰爭將中國不僅置於美國的對立面,而且還置於聯合國的對立面,那時的新中國,幾乎在跟整個世界對抗。對抗就必然遭到封鎖、禁運,而且時間竟然長達數十年之久。對一個有著五六億人口、近千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大國,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外交境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中國白白損耗了2000億美元的社會財富,就是這兩場戰爭,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一窮二白!更嚴重的是,這兩場戰爭,惡化了中國周邊的態勢。因為跟美國對抗,跟聯合國對抗,使中國失去了二戰同盟國地位,失去了享有二戰勝利成果的機會。」韓戰結束65年後,中國領導人是不是真得承認,他們犧牲了三十萬軍人「抗美援朝」,不僅「毫無必要」,甚至「弊大於利」呢?

這篇講話批評說「我們黨長期的一個應對美國的精神狀態,就是寧願自己日子不好過,也不讓美國日子好過… 這是中國傳統農民思想。我們黨內有不少同志,總認為搞好跟美國的關係,是對美國的屈從,是右傾機會主義,是投降主義,是賣國,這是站在狹隘的小集團立場上形成的思維。毛澤東時代這樣的思維很普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鄧小平顯然是主張跟美國改善關係的,而且,也正是在鄧小平時代,中美正式建交。改革開放的幾十年,幾乎可以說就是跟美國關係改善的幾十年。看看這幾十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應該是很有說服力的吧。顯而易見,改善跟美國的關係,事實上就是改善跟世界的關係,就是改善我們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國際環境,就是為中華民族、廣大人民創造獲取巨大利益的機會。何來屈從、右傾、投降、賣國?」

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這篇講話說「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被大多數國家所接收…而前蘇聯卻無法推出能夠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接收的國際秩序… 我們黨在處理國與國關係和處理意識形態問題兩者之間,思想上是有過迷茫的,走過很大的彎路。」今天,處理好中美關係是習近平對外戰略的支撐點,因此,這篇講話主張「我們堅持社會主義,但並不排斥資本主義因素。我們不會強求別國也按照社會主義邏輯行事。社會主義是對內的一種政治訴求,而不是對外的一種政治訴求。當我們將社會主義作這樣的一種新詮釋時,中國威脅論就可以消除得差不多了吧!」習近平的這篇內部講話是未經官方證實的,可是,他4月初會見川普時說「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這個說法的確是與這篇內部講話觀點一致的。

這篇講話忘了說,因為跟美國對抗,參與韓戰,中國失去了武力攻佔臺灣的機會。195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執行反美親蘇「一面倒」的外交路線,這個毛澤東在事後承認錯誤的外交路線導致了「兩個中國」的長期共存。韓戰爆發之前,杜魯門政府向毛澤東發出種種訊息,表示美國願意放棄中華民國這個盟友。如果毛澤東在1950年夏天向莫斯科和平壤的共產黨夥伴堅持要先征服臺灣,臺灣可能早就像海南島一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個省份,中華民國也早就被消滅了。「抗美援朝」雖然讓毛澤東獲得蘇聯的援助、建立了海軍和空軍,但卻永遠失去了攻打臺灣的機會。

1954年和1958年,毛澤東發動的兩次臺海危機迫使美國加強了與中華民國的軍事同盟。臺美「共同防禦條約」維持24年,成功地阻止了中國進攻臺灣,固化了海峽兩岸一邊一國的長期並存。整個毛澤東時代,他不斷地錯誤決策,推動革命外交和國際共產主義,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國關係凍結在敵對狀態二十年多年。

2017年1月11日,根據習近平的親美思想,為應對川普新政府,中國國務院發表全文約1萬6千字的「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書。該白皮書強調,中國致力於與美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白皮書發布的當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進一步說明,中美合作對亞太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即使是超級大國,一個大國也維持不了亞太安全,中國也不會取代美國」。可是,整份白皮書1萬6千字隻字不提臺海和平安全問題,似乎臺澎金馬已經沉入西太平洋。過去60多年來,臺海安全問題一直是亞太安全的熱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無視中華民國獨立存在的態度,無法讓亞太各國相信它的亞太政策背後的真實意圖。

劉振民:中國的主權和安全是美國不能碰的紅線。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BBC中文網)
1月11日大陸發布「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書,當日劉振民表示,中國的主權和安全是美國不能碰的紅線。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

今天,中國不僅應該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也應該與臺灣建立新型鄰國關係。習近平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崛起,那就不僅要突破毛澤東反美的外交路線框限,也應該突破毛澤東「一個中國」的迷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如此,才能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正常的國與國關係,成就兩岸永久和平。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