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不只首相重病,還有搖搖欲墜的醫療體系:英國「佛系防疫大冒險」的失速急轉彎

2020-04-23 08:22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確診數在2天後突破千例,但政府的防疫路線仍不脫軟性基調,強森僅「建議」出現症狀的民眾居家隔離,「呼籲」孕婦、70歲以上高齡者及健康狀況不佳等高危險群自我隔離12週,鼓勵大眾居家辦公與勤洗手。

從防堵到延緩:數十萬人命為代價的豪賭

當抗疫策略由防堵轉為延緩,當局的首要之務便是「壓平曲線」(flatten the curve),儘可能拉長並錯開國民感染時間,使病例增加速率趨緩,避免疫情在短時間內失控爆發,蜂擁而至的患者將使NHS體系陷入癱瘓,並爭取時間強化防疫戰力與裝備。理想情況下,流行曲線的高峰將延遲至數個月後、也就是NHS資源較不吃緊的夏季才會到來,峰值也控制在醫療體系尚能承受的範圍內。

 
 
 
 
 
 
 
 
 
 
 
 
 
 
 

The Conversation(@theconversationdotcom)分享的貼文 張貼

而英國政府同時打著的「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如意算盤,則是讓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大多數輕症者在染病、痊癒後自然產生抗體,整體人口在下波疫情來臨前達致一定程度的免疫,從而阻斷病毒的傳染鏈,保護老年人和易感染群體免受感染,也能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

此外,英國政府的公衛專家更認為,面對尚無出現特效藥或疫苗的新冠病毒,勢必是場長期抗戰,若過早實施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封鎖禁足等嚴格措施,民眾在疫情真正達高峰前便會出現「行為疲勞」(behaviour fatigue),相關禁令不宜操之過急。

從延緩到抑制:關鍵研究讓「佛系抗疫」急轉彎

不過,還沒來得及檢驗群體免疫策略的成效,學界質疑及社會恐慌接踵而至:過往先例中,多數人皆是透過接種疫苗而免疫,但新冠病毒疫苗何時出現仍是未定之天,更有人怒批強森政府根本是拿人命為代價,進行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實驗」。漢考克隨後也連忙澄清,群體免疫並非官方政策或目標,而是延緩疫情傳播的附帶效果。

不過,延緩策略言猶在耳,強森政府卻在數日內改弦易轍,大幅提升防疫措施力道,關鍵在於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傳染病專家佛格森(Neil Ferguson)團隊,於3月16日發布其參考義大利經驗建置的科學模型:研究結果顯示,高達30%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會進入加護病房,若持續現行「延緩」路線,「災難性的大流行」將拖垮醫療體系,若將死於武漢肺炎及NHS無力治療的病患一同計入,英國將付出26萬人死亡的慘痛結果。

在科學模型證明延緩策略行不通的情況下,強森政府隨即收緊防疫方針,改採「抑制」(suppression)策略,自3月18日起陸續實施停課、關閉餐飲娛樂場所等措施,並於23日發佈全國禁足封鎖令,禁止2人以上的公眾集會,民眾除購買必要物資、工作等理由外不得出外。國會也於25日通過緊急法案(Coronavirus Act 2020),賦予警方對違反封鎖令民眾開罰、逮捕的執法權限,違規外出者可被處以60英鎊(約合新台幣2100元)罰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