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就一定不好嗎?心理諮商師破民眾盲點:憤怒深具意義,你從嬰兒時期就仰賴它活下來

2020-05-08 09:00

? 人氣

Depression is rage spread thin(抑鬱是憤怒的瀰漫性表達)

─George Santayana

憤怒是人類情緒系統中最原始的一種。在人類的社會文化中,憤怒往往是被壓制的。然而,憤怒究竟是好是壞?它於我們有何意義?我們又該如何體驗與表達憤怒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憤怒的日常意義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具有五種層次的需要。當我們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被剝奪時,憤怒就會隨之而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憤怒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就在於,它提示我們:我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或者遭到了剝奪

3個月大的嬰兒特別會哭鬧,實際上,嬰兒在這個時期已經有了憤怒情緒。嬰兒的憤怒標誌著自己的生理需求——也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第一層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圖/unsplash提供)
(圖/unsplash提供)

臨床心理諮詢的案例中,有許多中小學生不願意去學校上學。這種輟學現象的背後可能暗示著學生的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第三層次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他們不能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尊重,在這樣的學校環境中長期體驗不到歸屬感。一個真實的案例中,來訪者是一個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他的班上出現了偷竊行為,老師要求全班同學互相揭發找出小偷。他談到自己非常討厭互相檢舉的氛圍,因為他感到自己沒有被尊重,因此班級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和歸屬感。

這種憤怒在成年來訪者身上也非常常見,尤其是成年早期和中期的來訪者,他們通常對現在的工作狀態極為不滿。大部分年輕人,或者是70、80後來訪者,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感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完全不由自己支配,總是被父母、上司、伴侶以及周圍環境所決策,而自己的潛能或真正喜愛的東西卻無法得到發揮和發展,長此以往,他們對這種機械化的生活感到憤怒。

因此,憤怒提示著我們各個層面上的需求有可能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曾經滿足過但又被剝奪。當人們對自己或者對他人對環境感到憤怒和不滿時,這些情緒實際上是在暗示某種潛伏的需要。所以,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憤怒,那我們有可能就會喪失覺察和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並且變得日趨壓抑

我們為什麼憤怒:所謂邊界

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常常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詞——邊界。在學術交流中,諮詢師常常把人際邊界比作泡泡,它代表著每個人必備的一種私人生活空間和個人基本生存權利。當我們與他人相戀或互相欣賞時,我們就會願意把自己的邊界和他人的邊界相融合,和他共同生活,分享權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