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就一定不好嗎?心理諮商師破民眾盲點:憤怒深具意義,你從嬰兒時期就仰賴它活下來

2020-05-08 09:00

? 人氣

(圖/unsplash提供)
(圖/unsplash提供)

憤怒的轉化

心理諮商中,「體驗」和「行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分。對於憤怒的體驗是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只有行動才可能傷人。所以判定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區分體驗和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如,在臨床工作中,絕大多數的性侵者或強姦犯在日常對於性都是絕口不談的,並且在性方面也是偏羞澀的人;相反,那些允許自己有性感受和性體驗、並且談論性主題的人通常不會有性侵犯行為。同理,如果一個人不允許自己體驗憤怒的情緒,那麼經過反覆壓抑後的憤怒可能會有見諸行動的危險。

沒有任何的情緒體驗會傷害他人;只有把情緒付諸行動以後,它才有可能會在人際間造成後果。在我們的內在世界中,我們是自己的主人,因此我們是可以允許自己去體驗各種情緒的,包括憤怒,包括性興奮。

如果憤怒不斷地被抑制,最終會轉化為什麼樣的情緒呢?臨床發現,壓抑的憤怒主要轉化為兩種情緒,一種是自責,一種是焦慮。前者在心理學中叫做憤怒的內轉。長期無法體驗和表達憤怒的人將會體驗到一種無力和無能的感覺。

比如,一個來訪者講她遇到一個渣男,對方的不負責任使她憤怒,但是出於某種原因她無法表達對他的憤怒,長此以往,來訪者會反過來覺得自己沒用,因為歸根結底是自己選擇了和他在一起,並且她長期地不表達憤怒實際上促使對方變得更渣了。所以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一個憤怒受抑制的狀態中,是很有可能形成自責情緒的。

第二種憤怒受壓抑之後的轉化形式叫做焦慮。早期的心理治療師凱倫·霍妮提出過一個著名的黃金法則:如果長期壓抑自己的敵意,那麼這種敵意就會形成一種泛化的焦慮。

霍妮認為,一個家庭中孩子對於父母的敵意如果受到了壓抑,將會逐漸導致他們將這種敵意轉化為焦慮,並且蔓延到對整個世界的觀感中去。我們已經知道,焦慮是一種已經失去了明確對象的危險感,而憤怒是有明確對象的。

所以,在心理諮詢臨床中如果遇到焦慮嚴重的來訪者,諮詢師會和他們一起來探索,在他們生活中是否有明確的憤怒對象,或者邀請他們一起探索對這個對象的憤怒,從而使這種形式更加具象化。在焦慮變得更加具體化之後,這種泛化的不安就會大大降低。

(圖/unsplash提供)
(圖/unsplash提供)

憤怒的療愈:眾神歸位,復歸平靜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諮詢師還發現,憤怒對於某些特殊的來訪者是具有很強的療癒價值的。特別是對那些童年受到過身體虐待或者受到過性侵犯的來訪者來說,在一次比較合理或完備的治療中,憤怒是他們必須,甚至經常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事實上,許多被性侵犯的女性來訪者,在諮詢早期表達出的最強烈的情緒往往是自責和自我懷疑。如果施虐者長期沒有被揭發,正義長期沒有得到伸張,那麼被侵犯的女性對這個兇手的憤怒就會內轉。所以諮詢師在諮詢早期經常聽到這些來訪者不斷地質疑自己,認為是自己有問題在先,並且將這種自我懷疑內化為周圍人的態度,認為別人總是對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