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就一定不好嗎?心理諮商師破民眾盲點:憤怒深具意義,你從嬰兒時期就仰賴它活下來

2020-05-08 09:00

? 人氣

(圖/unsplash提供)
(圖/unsplash提供)

所以,憤怒不在於傷害別人,而是在於表達和保護自己。一個朋友在泰國旅遊的時候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感到非常生氣。但是他當時因為擔心自己英文不好,沒有及時表達出自己的憤怒,所以他一上午都在想這個事情,怎麼都揮之不去。後來他懷著一種非常恐懼的心理,顫抖著用他蹩腳的英語對那個服務員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滿。當時,他的手一直在顫抖,但是一旦他表達出了不滿,他便一下輕鬆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經常需要在事後才能體驗到某件事情讓我們憤怒了,或者某個人可能對我們有惡意,或者我們哪方面的邊界受到了侵犯。這種事後之明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因為長此以往,我們將會逐漸提升自己對憤怒的覺察速度,形成一種事中之明,從而最終形成先見之明。

當一個人形成先見之明的時候,也就說明他的人際邊界得到了修復,他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些點是不能碰的,知道自己邊界在哪裡。一個人有界限的人,他的自我是堅定,同時也是更有自信的。所以,憤怒是需要被昇華的。

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是一項難能可貴的事業,它讓一群有自主性的人聚合在一起,使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種合而不同的勇氣。而憤怒在這個過程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和悲傷一起,和哀悼一起,成為心理諮詢中的兩把利刃,幫助我們修復邊界、重建自我。

​文/孫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我總想殺死我的憤怒)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