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就一定不好嗎?心理諮商師破民眾盲點:憤怒深具意義,你從嬰兒時期就仰賴它活下來

2020-05-08 09:00

? 人氣

他們會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小心謹慎地生活,從而防止父母離婚,家庭破碎。如果他們被長期告知,是自己的存在讓父母不離婚,那麼他們的內心就會混淆成人之間婚姻的界限。通常這樣長大的來訪者一旦在諮詢中獲得了憤怒感,或者是獲得了伴隨憤怒的某些領悟,他們將會獲得放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方說,來訪者意識到父母離不離婚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們當初在一起是他們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來訪者的責任。當來訪者可以對父母的「謊言」產生這樣一種反思和覺察的時候,這時產生的憤怒反倒使他們釋然了,自己終於不用再監督自己做一個好小孩,來防止父母離婚。因此,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來訪者不需要諮詢師的鼓勵和督促,自己就會通過某種形式的憤怒來修復他過去的傷痛。

憤怒的表現形式

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憤怒的具體實現形式是很多的。憤怒的第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拒絕,上文已經提到過了。

憤怒的第二種形式表現為社會上許多的出於正義感的保護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義憤 」。因為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而激發出自身的憤怒感,也是一種憤怒的表達。

憤怒在日常生活中第三種表達形式,就是使我們有勇氣規避或者結束某些不對等的關係。比如在一個個案中,來訪者講到他和另一個人處在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中,每次聚會朋友都會以一種非常自戀且具有強烈攻擊性的態度對他,近乎羞辱。以前介於面子,來訪者沒有計較。

但是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多次後,來訪者對這個朋友產生了強烈的憤怒,他能夠充分感受到在這段關係中的不對等,並且意識到自己的界限或者基本權利受到了侵害。終於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從此迴避這個人。他告訴他的朋友們以後不會出現在有那個人的場合。在諮詢中,來訪者多次提到對這個朋友的憤怒,顯然他從這份憤怒中汲取了某種程度的勇氣,使他能夠做出非常重要的決定。

人際關係中的第四種憤怒形式是面峙權威。曾經有一個德國的心理治療師同事,每次都會在別人做完案例分享後說出自己的見解。當他覺得別人非常地無知或是分析得沒有道理的時候,就會悄悄地抱怨,然後立即舉手要求跟報告者進行面峙。可見,對於這個治療師來說,每一次的學術探討都是一次相對的憤怒的醞釀過程。心理諮詢師的憤怒通常是自信或自我肯定的組成要素之一。

憤怒的最後一種表現形式,毫無疑問就是暴力。通過武力表達自己的憤怒在某些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經常會說,如果去到森林中,永遠不要站在一隻母熊和一隻幼熊之間。又比如,美國一個著名的女心理學家經常會說,一個懷孕的母親隨時準備幹掉那些可能傷害自己孩子的人。使用暴力來維護這層關係對女人來說是不為過的。所以,暴力也是憤怒的一種實現形式,只是這種表達是很極端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