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獨夫民賊背後的矛盾與掙扎-蔣介石的悲劇與命運?

2020-04-19 07:00

? 人氣

後世對前總統蔣介石(見圖)評價兩極,認為其有著極端仁慈與絕對殘忍兩種性格(資料照,風傳媒)

後世對前總統蔣介石(見圖)評價兩極,認為其有著極端仁慈與絕對殘忍兩種性格(資料照,風傳媒)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上台以後,已過的清明節是他當黨主席後,所面對第一個蔣氏父子的忌日。按照往年的慣例,國民黨兩蔣後的主席,在這時都要有所表示。在臉書表示,當年二二八蔣擔任最高統帥,確實要負起最終責任,但蔣守住台灣、建設台灣,以及在圍堵共產主義上皆扮演過關鍵角色。蔣中正在歷史評價的分歧,持續撕裂台灣社會。江啟臣4月初去慈湖謁陵獻花,他說除了追思緬懷,也是要去面對那段糾結歷史。並且直視蔣介石人生中的陰暗面,如要同時明白他這一生中也有許多決定,曾在無數人生命中畫下永難彌補的傷——大者如花園口決堤造就的龐大犧牲,小到其朱筆改判的諸多死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江主席在這用了一個現今台灣社會大都感到陌生的老梗,與長沙文夕大火並列為抗戰時期國府的失策,對中國人民造成重大災難的黃河決堤事件。1938年6月1日,蘭封會戰結束,日軍進佔蘭封與開封。若日軍繼續前進拿下鄭州並沿平漢路南下。則華中國軍將無險可守,日軍只需1-2周就能拿下華中交通與政經中樞武漢,國府軍事委員會這時只好以水代兵,不得不執行陳果夫與白崇禧提出的黃河決堤。但因事前毫無計畫,決堤乃未也來不及做全面疏散準備而倉促執行,於是釀成河南人民慘痛的浩劫。6月7日,國軍在河南鄭州附近的花園口,將黃河南岸的堤防炸毀以造成決堤,使黃河改道南流,奪淮入海。

花園口決堤將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著決口湧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縣的黃河泛濫區域,人們將其簡稱為「黃泛區」。每年汛期時,黃河水都會回流倒灌,淹沒農田。地表突兀凸凹,到處沙丘堆移,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次決口淹沒耕地1200餘萬畝,並且由於黃河氾濫帶來的大量鹽鹼物質滲入田中,致使連續數年田中莊稼都無法生長。

由於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公共衛生狀況急速惡化。這導致洪水過後蝗災復至,將剩餘長出的少數莊稼啃食殆盡。河南人民的厄運遠不只是如此,共計有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之後並且因為當地生態與水利系統的崩潰,又造成了1941年至1944年初的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人死於飢餓。再加上河南駐軍湯恩伯與蔣鼎文所部陣容龐大,食指浩繁,出現了與民爭食的危機。一時之間,水災、旱災、蝗災與駐軍的徵糧紛至,時人稱「水旱蝗湯」為河南四害。

法國各地連日豪雨,多處河川水位暴漲(美聯社)
國軍在中日戰爭期間利用花園口決堤,進行焦土政策,試圖阻止日軍沿黃河西進。圖為法國某處河川暴漲景象。(資料照,美聯社)

這件事情之能從偏處內陸消息閉鎖的河南省曝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美國時代雜誌駐重慶特派員,漢學家兼歷史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的學生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意外得知此事。1943年,白修德躲過新聞審查,深入河南境內報導河南大饑荒,報導千百萬人瀕於死亡,難民已逾3百萬。報導問世以後,很快河南大饑荒引起美國轟動。白修德在河南看到的災情之慘烈,對他的震撼非常大,也令他對國民政府的態度從最初的尊敬而變成唾棄。此事之後,目睹國民革命軍在日軍壓迫下節節敗退和國民政府的無所作為,白修德悲哀地給時代雜誌的老闆亨利魯斯寫到:「這個國家正在我的眼前死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