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新專欄:真普選破局「後佔中」激盪時代來臨 

2014-08-30 06:02

? 人氣

*「愛港愛國」篩特首 能服人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鄧小平到習近平,北京這次的確是再度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抉擇。北京從多方面透露,了解到人大常委31號宣布決定後,香港會「發生一些事情」,可是北京真的了解嗎?有中間人到處探聽,北京以「國家安全」作為推行「篩選」制度的原因,能否說服港人?

就以這問題,已經反映北京某層面沒有做好功課。從回歸以來,港人與北京的最大爭議點,正在於推動民主與國家安全觀念之間的分歧。北京2003年透過特區政府強推《國家安全法》卻挑起50萬人遊行,然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倒戈迫使特區政府需要撤回方案,豈不是港人根本無法理解北京最在意的國家安全嗎?

到這次北京多次強調未來普選出來的特首,「不能與中央對抗」,道理可謂充分,可是當北京以此為由並加上「國家安全」四個字,便強推「篩選」機制,港人豈能明白?泛民人士多次要求北京具體解釋真普選與國家安全之間的衝突,可是始終沒有獲得答案,如是,焉能服眾?

真普選聯盟」有學者成員認為,中共讓香港的普選只享有一人一票的選舉權卻沒有提名權,其實正應驗了中研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斯儉所指,中共雖然某程度上已需要步向「共和國邏輯」,回應社會的需求,但卻總難以突破固有的「黨國邏輯」思維,正考驗中共轉型階段的治理社會能力。

佔中三子、真普聯、大學生組織學聯、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民陣,以及多個泛民主派政黨27日開會後,決定31日再聚,靜候北京正式宣布人大常委會就2017特首普選框架的決定,便會作出回應。實際上佔中的概念從佔中三子去年三月提出以後,至今已發酵而質變。

在佔中三子的理念裡,佔中作為公民抗命的支點,是一項酷似核彈的行動,一次過突擊以站穩道德性高地,但當這種理念到了年輕一代包括學聯、學民思潮和民陣生根,卻轉型成為一種政治實力的宣示。

*年輕世代將有更激烈的不服從運動

作為前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的現任民陣發言人楊政賢承認,從走出學校踏入非謀利團體後,個人政治理念擴寬了,已不會像學生時代的激進。不過90後的他仍然屬於年輕世代,他說:「我看到香港年輕人更多願意捲進政治爭議,更堅實的堅持自己的訴求,不是(北京)中央一次或兩次打壓就可以改變我們的想法,這是新一代的使命和行動方式!」

楊政賢還說,港區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日前批評佔中三子的戴耀廷教授挑起佔中,跟北京來硬的,北京才反過來更硬,但對年輕人來說,卻是北京硬,港人才更硬。「我們會透過越來越激烈的不服從運動,讓國際看到北京如何修補與港的關係!」

特區政府配合北京,已全面開動了宣傳機器,除了狂打柔性廣告,問港人是否「有票都不要」?還強烈批評去年率先提出佔中概念的港大法律系教授戴耀廷,帶動港人走向歪路。

戴耀廷和陳健民等三子的心理壓力,不足為外人道,一向屬於溫和派的陳健民承認,當確定北京強行推動有篩選的選舉方案,他感到的是焦慮、忐忑不安,但反而讓他覺得自己不能抽身不管。他說,他參與提出佔中運動,就是希望香港不會因為北京提出這個半吊子的普選方案而沉淪,「出現管治危機,社會矛盾更形激烈。」

香港政圈、學界、輿情,這幾天都感到傍徨,擔心人大常委會31日一鎚定音後,香港政治光譜上,中間溫和派將永遠失去蹤影了。陳健民說:「我希望香港仍然會有比較文明的反對運動,堅持我們城市的核心價值,而不會只知道激進化,反而傷害了本來擁有寬容的社會價值。」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