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模糊司法與政治界限的是馬英九?還是檢察官?

2017-03-18 06:20

? 人氣

模糊司法與政治界限的是馬英九?還是檢察官?(資料照,陳明仁攝)

模糊司法與政治界限的是馬英九?還是檢察官?(資料照,陳明仁攝)

常常看政論節目的人都知道,一句原本無心的話,會被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一件原本出發點單純的事件,會被渲染成複雜的安排,裡面充滿著惡毒的算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雄三飛彈誤射」事件,不論政府怎麼強調只是一名中士不小心惹的禍,但是有些人還是難以置信,認為必定是一件政治陰謀。清泉崗發現毒品,也許只是軍中吸毒官兵不小心丟落,但是就會有人認為這必定是有心人故意丟棄,為著一個什麼什麼目的。柯文哲北高單車一日長征,有人認為這表面上是體育活動,其實根本就是充滿算計的政治活動。任何一個縣市首長講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都會被一些人放大解讀成必定是暗批政敵或和競爭角逐下屆縣市長有關...。

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試射成功,未來將進行量產。(中科院提供)
雄三誤射事件引發輿論熱議,不論政府怎麼強調只是一名中士不小心惹的禍,但是有些人還是難以置信,認為必定是一件政治陰謀。(資料照,中科院提供)

涉入其中的當事人無論怎麼辯解都沒有用,旁人可以沒有任何證據就一口咬定你是別有企圖,讓你跳到黃河裡都洗不清。以前八里命案無辜被牽涉進去的媽媽嘴咖啡店老闆就經歷過這樣的霸凌,他曾經語重心長地說:「最恐怖的不是殺人兇手,而是整個社會人云亦云」。當一個人對一件事加入了強烈的自由心證時,他已經未審先判,失去了完全客觀的立場。

很不幸的,這次北檢起訴馬英九的起訴書中,就帶著強烈的自由心證。起訴書中提到馬英九和王金平競爭黨主席「經激烈角逐勝選」,再提到馬英九「從政期間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因理念差異,認為施政政策無法貫徹,適102年8月31日因時任檢察總長黃世銘告知王金平等涉及關說司法情事,馬英九明知行使總統職權,應符合憲法權力分立與制衡之基本原則,然為圖撤銷王金平黨籍使其喪失立法院院長職位,依次從事下列犯行.....」。

馬英九、王金平一同出席國民黨高層團結宴。(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這次北檢起訴馬英九的起訴書中,帶著強烈的自由心證。(資料照,顏麟宇攝)

北檢的自由心證是,馬英九當初因為和王金平激烈競選黨主席結下仇怨,再加上理念不合,認為王金平讓他施政無法貫徹,正好黃世銘來告知王金平涉及關說司法,所以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破壞了憲法權力分立與制衡之原則,卻還是不顧一切去教唆洩密,就是為了要把政敵王金平鬥倒,拔掉他國民黨黨籍及立法院院長的職位...。

馬英九和他的證人都表明因為王金平涉及替柯建銘關說,馬認為事情嚴重,決意開除他國民黨的黨籍,拔除他司法院長的職位。政壇上都知道馬英九有大是大非政治潔癖的個性,北檢檢察官有什麼具體的證據,認為馬英九是處心積慮為了要拔掉王金平的職位,才從事教唆洩密等一干犯行?一個總統會明知自己行為觸法卻硬要去做嗎?為拔掉一個王金平而不惜以身試法,這筆帳划不划得來恐怕連一個小學生都算得出來。

起訴書是嚴肅重大的判決,應該就事論事。但是北檢卻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強烈的自由心證,模糊了政治和司法的界限。如果檢察官可以憑著自己的臆測甚至好惡就把一件簡單的事衍伸成一個處心積慮的陰謀,白紙黑字寫在起訴書中,那麼和那些把雄三飛彈誤射或清泉崗發現毒品,沒有根據就把它描述成是一件陰謀的人又有什麼不同?

這些年來,藍綠一直不停的惡鬥。319槍擊案,阿扁貪污,郭瑤琪收賄,陳師孟提名監委,馬英九教唆洩密,甚至去蔣化,孔子是不是至聖先師,年金改革,反滲透法... 幾乎沒有一件議題,藍綠陣營不是壁壘分明,即使是有法律背景的藍綠立委,對於有罪無罪和是非對錯的認定也常是完全相反。

20170221立法院.聲援軍系八百壯士捍衛權益埋鍋造飯啟動記者會.以壯觀的隊伍繞行立法院.吶喊訴求.(陳明仁攝)
聲援軍系八百壯士捍衛權益埋鍋造飯啟動記者會,以壯觀的隊伍繞行立法院吶喊訴求。(資料照,陳明仁攝)

馬英九執政的時候,綠營的人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現在民進黨執政,藍營的人又說法院是民進黨開的,這樣的說法不是完全不無道理。台灣人民意識形態對立,民粹高漲。法官即使是受過專業知識訓練,都難保不會在辦案時受到自己潛在意識形態的影響。再加上不論藍綠,在執政者掌握政府權力的情形下,法官對於政治敏感的案件自然有一點顧忌。會不會擔心自己和親友以後的前途而在判決上加上一點藍綠顏色的考量,這是非常可能的。

記得2008年,陳水扁家族接二連三的涉及多起貪污案件,但因為陳水扁那時已經執政四年,政府公權力大,勢力盤根錯節,許多法官都不敢嚴辦,不是希望躲避接案就是草草判處無罪。最後是深綠檢察官陳瑞仁開了第一槍,在國務機要費案中起訴陳水扁和吳淑珍。

台灣作家及詩人楊渡說:「陳瑞仁的起訴陳水扁,不只挽救了司法信譽,挽救了人心,更是讓台灣重建社會正義的秩序,那是公正公平可以期待,特權無法橫行的正義」。政治評論家江春男更說,陳瑞仁冷靜低調「用冰點燃熱情,讓證據說話。這冰冷的起訴書所發生的影響,超越凱道上的群眾嘶吼。這應該載入史冊,作為台灣民主憲政的里程碑」。從他們兩人的話中就可以體會出,在當時那樣的政治環境下,要勇敢挺身而出堅持正義是多麼多麼艱難的一件事。

蔡政府上台執政,司法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承諾,但是在台灣這樣意識形態掛帥的環境之下,要怎樣改革成功?司法界像陳瑞仁那樣有膽量的檢察官畢竟不多,更別提那些明白表示自己是深綠的大法官和誓言就職以後要掃除所有「辦綠不辦藍」司法敗類的準監察委員。司法公平正義是國人心中的渴望,但是看來要完全做到司法獨立,法官辦案「不問顏色,只問是非」,恐怕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作者為時事評論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