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容專欄:「伊斯蘭國」的疑惑

2014-08-14 05:15

? 人氣

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迫害異教徒,數萬名亞茲迪教徒淪為難民。(美聯社)

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迫害異教徒,數萬名亞茲迪教徒淪為難民。(美聯社)

近年,伊拉克最大的威脅,就是受到一個極端伊斯蘭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斯蘭國」,簡稱ISIS 的節節進迫,血腥衝突不斷,並且奪下多個伊拉克北部城市,還坐擁油田,實在嚇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最令人髮指的,就是屠殺異教徒,手段殘暴,他們圍困伊拉克庫爾德族少數教派「亞茲迪」人,令這個族群面臨滅族的命運;又迫害基督徒,導致嚴重人道災難。


在零三年伊戰之前,伊拉克境內的基督徒,與敘利亞的基督徒一樣,雖然屬少數,但與當地的伊斯蘭教徒一直相安無事,但戰爭引發各宗教教派之間的仇恨,基督徒遂成為內戰的犧牲品。早於兩年前敘利亞出現反政府示威,後來演變成教派衝突甚至內戰,當地基督徒曾表示支持敘利亞政府,結果給反對派中的極端伊斯蘭主義者迫害。


救援組織Barnabas Aid的報道,單在敘利亞荷馬城,已有二百名基督徒被屠殺,百分之九十基督徒被迫離開家園。現在伊拉克亦如是,ISIS排斥異己,以往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的融洽相處景象,不復存在。


ISIS對其他教派的殘害,和對伊拉克政府及美國利益的威脅,已到了臨界點。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終於派出無人戰機,空襲ISIS據點,這是美國自二零一一年撤出伊拉克後,第一次在當地的軍事行動,名義是拯救「亞茲迪」人,以及阻止ISIS繼續進迫。不過,最重要還是保護當地美國外交人員。但,空襲可以解決問題嗎?連奧巴馬自己也不相信。諷刺的是,ISIS的崛起,正是由於零三年一場戰爭,美國追殺遜尼派所致。


ISIS曾與「基地」合作,當中成員有不少是已故前總統薩旦姆政權,和社會復興黨殘餘的黨羽。他們可以說是伊拉克戰爭的產品,還有借敘利亞內戰乘勢而起。


美國於零三年開戰時,在伊拉克的策略,就是扶一派打一派,即是利用什葉派,全力打擊遜尼派,清剿薩旦姆殘餘勢力,這又給與了阿蓋達組織有機可乘,與當地遜尼派合謀推翻他們眼中的「十字軍」。


無論如何,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不正當性,引發當地不斷的衝突,而且煽動不同派系,互相傾軋,弄到今天的狀況,美國有無可推卸的責任。除了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衝突之外,庫爾德族人因當年支持美國入侵,又成為遜尼派激進組織眼中的敵人。


庫爾德族人一直尋求獨立,過去在薩旦姆統治下慘被屠殺。根據美國權威雜誌《紐約客》的報道,在零三年開戰之前,美國聯同以色列,曾給予庫爾德人建國的幻想,以換取庫爾德族對戰爭的支持。在美以的扶助下,庫爾德自治區成為親美以並作為這兩國的情報中心,擁有軍事實力,政治權力和資金,曾一度成為伊拉克最安全和富足的地方。但美國又利用該自治區,來作為對付伊朗和敘利亞前沿之地,令表面的安定埋下隱憂。


就在三年前,敘利亞反對陣營的遜尼派借「阿拉伯之春」起義,有消息指出,他們獲科威特、卡塔爾和沙烏地阿拉伯暗中資助,遜尼派得以重整勢力,而且愈戰愈勇猛和愈激進,ISIS應運而生,這個組織可以說是武裝遜尼派基本教義者聯盟,他們企圖征服敘利亞和伊拉克地區,再向外擴張,建立以遜尼派為主的大伊斯蘭國,庫爾德自治區首當其衝,從此不得安寧。


今日伊拉克的亂局正是美伊戰爭的後遺症,敘利亞亦如是,反對派受外國資助,令內戰停不了。兩地區死傷無數,單是敘利亞難民已突破一百萬,美國空襲只會令情況更惡劣。而美國也自知,鮮少有地承認空襲成效有限,未能阻止ISIS擴大版圖,反之有可能激化反對勢力。現在,ISIS更向首都巴格達進發,令巴格達居民活在一片恐慌之中。


記得小時候,讀過一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對,拔苗助長。美國在伊拉克便拔出了個禍根來。


美國日裔學者福山一針見血指出,美國要肩負重建世界秩序重任,卻又有重建失敗國家最糟糕的經驗,而且鮮少有成功。美國只知道如何做出軍事干預,卻未能了解如何重建伊拉克,更沒有準備付出足夠的時間、軍力,金錢與耐心。

他又說,要建設一個國家的制度,需要有深遠的文化傳統,美國欲在短時間中將其制度移植在其陌生的土地上,這注定要失敗。

哥倫比亞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卡力迪亦有類似的看法。他說,根據伊拉克以至整個中東的帝國殖民歷史經驗來看,在二十一世紀,想要在伊拉克不受任何抵抗,就建立一套西方統治體系(無論是否稱為帝國),是不可能的。伊拉克人不會忘記:無論是拿破崙或其他征服者,他們都曾做過同樣看似美好的承諾,結果每次都毫無意義。

卡力迪又說,伊拉克人憑藉他們多年的經驗,不會相信佔領者重建他們國土的表面意圖;即使布殊真的在伊拉克建立起一個民主政府,卻徒具形式,到最後還不是一個親美政府?


屋漏更兼逢夜雨,這正是目前伊拉克的貼切寫照。正當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節節進迫之際,怎知巴格達政府又四分五裂。美國在背後不斷推動切換總理,結果阿巴迪上台,原總理馬利基不滿,拒絕下台,而支持他的軍方又煞有介事地在首都街頭戒備。


有一點不可不知,馬利基當初乃是由美國扶植。過去十年以來,美國扶植了多少個總理?結果不是無能,便是掉轉槍頭,不聽指示。今次再換總理,也未必保證有個包容的政府,舒緩派系衝突。


從中我有深刻感受,香港有泛民人士寄望英美打救香港,固然天真;但香港政改如缺包容,社會只會繼續撕裂。始終一句:破壞易,重建難。


*作者為獨立記者,亞洲知名戰地女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