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終結冷戰的外交家 引爆革命的總統

2014-07-13 23:06

? 人氣

1987年,時任蘇聯外長謝瓦納澤與美國國務卿舒茲會面(維基百科)

1987年,時任蘇聯外長謝瓦納澤與美國國務卿舒茲會面(維基百科)

中亞外高加索地區黑海邊上,有一個小國家叫喬治亞(Georgia),夾處於俄羅斯、土耳其、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面積只有6萬9700平方公里(不到美國喬治亞州的一半),人口也才500萬人,但是在20世紀出了3個深刻影響蘇聯/俄羅斯歷史進程的人物:史達林(Joseph Stalin)、貝利亞(Lavrentiy Beria)與謝瓦納澤(Eduard Shevardnadze)。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喬治亞地圖(維基百科)

「鋼鐵人」史達林不必多說,貝利亞是史達林滿手血腥的情治國安大總管、二戰後赤化東歐行動的執行者、蘇聯核武計劃的領導人。謝瓦納澤,何許人也?

甫於今年7月7日以86歲高齡過世的謝瓦納澤,一生其實有兩個祖國:喬治亞與蘇聯/俄羅斯。1928年,謝瓦納澤出生在喬治亞西部的一個小村莊瑪瑪提(Mamati),從小受到父親影響,浸淫共產主義,20歲入黨,在喬治亞共青團(Komsomol)體系中一路升遷。任職共青團期間,謝瓦納澤認識了一位俄羅斯的年輕幹部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兩人一見如故。

謝瓦納澤很快就樹立了正直敢言、廉潔自持、鐵腕肅貪的形象,克里姆林宮也注意到這一號人物,開始不次拔擢,讓他44歲就當上喬治亞的總書記,要他好好整飭這個全蘇聯風紀最敗壞的加盟共和國。肅貪之外,謝瓦納澤也嘗試在喬治亞推動政治與經濟改革,為共產體制的一潭死水注入一股小小清流。

1980年代初期,蘇聯政權「老人治國」的危機充分顯現,當家16年半的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死亡後,接下來兩任總書記安德洛波夫(Yuri Andropov)與契爾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都只撐了1年出頭。1985年3月11日,戈巴契夫當選新任總書記,「年輕」的他剛度過54歲生日。

謝瓦納澤(左)與戈巴契夫(美聯社)

那一年的6月30日,謝瓦納澤接到戈巴契夫的電話,乍聽之下呆若木雞:戈巴契夫要他接任外交部長!謝瓦納澤的外交工作經驗是白紙一張,一輩子只去過9個國家,不會說任何外語。而且,即將交棒給他的人是在位將近30年、從古巴飛彈危機到美俄限武談判無役不與、幾乎是「蘇聯外交」同義詞的葛羅米柯(Andrei Gromyko)。

但是戈巴契夫告訴謝瓦納澤,他的新職已經拍板定案,請他7月1日到莫斯科報到。戈巴契夫的傳記作者指出,這項決策顯現了他的政治創造力。戈巴契夫自己回憶,藉由引進好友相助,他確保自己在外交領域可以自由施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