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先放過憲法吧!問題在政治品質

2014-05-17 14:01

? 人氣

公民團體與民進黨提議修憲,但台灣政治品質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資料照片,吳逸驊攝)

公民團體與民進黨提議修憲,但台灣政治品質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資料照片,吳逸驊攝)

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曾經說過,每一部憲法都只有19年的壽命,因為在18世紀,19年就是一個世代了。有趣的是,美國憲法自1789生效以來,除了人權法案等重大修正外,大致保留原貌;相反的,台灣自91修憲以來,我們對每部憲法的支持度,從來不會超過4 年,問題出在那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傑弗遜說每部憲法只有19年壽命,台灣91修憲後則每部憲法支持度短到只有4年。(取自維基百科)

330px-Thomas-Jefferson

台灣這幾年的修憲經驗,可能會讓「制度理性論」的學者跌破眼鏡,讓那些衷心期待以溫和制度改革來追求美好社會的人,掉入「改革無效論」的深淵。

就以2004年的國會減半修憲為例,即使國會減半是當時朝野政黨互拚「膽小鬼賽局」倉促成章的結果,但相關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配套,相對過去的複數選制,大家期待至少可以產生一個不那麼對立,可以就事論事討論政策的國會。

經過將近兩屆立法院的實驗,結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在學生佔領議場之前,民進黨立委就曾佔領議場杯葛法案,和修改選制前相比,立法院從對立升級為對抗,議事討論則從實質之爭進展為程序之鬥。國會本該是協助台灣面對危機的機關,現在卻成為問題淵藪,走上街頭自然成為人民的選項!

政治對立文化不改,橘越淮為枳,更嚴重的是政客的算計,也會出現愈改愈壞的結果。

李登輝發動九七修憲的主要動機就是要取消國會對閣揆的同意權,來解決當年國會實質不過半的困境。憲法學者黃昭元曾經批評,這是將政權的危機一下拉到修憲層次,以長期的修憲來解決短期的政治問題。國民黨的現世報來得很快,民進黨2000年上台,不受閣揆同意權的拘束,國民黨空有國會多數,也必須看民進黨少數政府的臉色。

受害的不只是國民黨,沒有同意權的憲法拘束,民進黨不必和國民黨談聯合內閣,表面上,扁政府可以拿閣揆之位來擺平黨內權力鬥爭,但黨內天王為了爭奪權力魔戒鬥得你死我活。更嚴重的是,台灣也因此失去建立聯合政府的機會。

即使國民黨2008年重返執政後再度贏得國會多數,表面上馬英九得利於九七修憲,只要小圈圈同意,他提名任何人擔任行政院長都不受國會置喙,但也正因如此,馬政府任內每任閣揆都沒有足夠的信任基礎,最高行政首長正當性不足,施政當然不順,當年的修憲後遺症仍然隱隱作痛。

即將卸任的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近來舉辦憲政論壇,提出七大憲改主張,他不敢透露的是,民進黨內部民調顯示,多數民意支持內閣制,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一語道破,執政就推動總統制,在野就推內閣制,民進黨現在推內閣制,當選總統怎麼辦?

其實,2004年修憲後,已為未來修憲設下一道幾乎無法跨越的門檻,政治人物動輒談修憲不但於事無補,對台灣政治仍有傷害,因為,當政客動輒將難題推給憲法,他們就不可能坐下來好好解決問題,長期而言,只會讓台灣政策討論品質更不切事,更惡化;而屢屢修改政治的遊戲規則,也只是讓政治淪於不穩定的狀態。

沒有那一部憲法是完美的,美國制憲者絕對無法預想200年後美國要面臨的重大危機,但美國憲法到今天仍然足以運作,甚至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另類聖經,義大利政治學者薩托利(Giovanni Sartori)形容,「美國憲法之所以可以運作,就是因為美國人想要讓它運作。」

同樣的,台灣政治人物下次提修憲前,也許該捫心自問:「我真的曾經尊重這部憲法嗎?」當憲政沒有得到基本的尊重,制訂得再好的憲法,也無法保證會有良好的政府。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