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雖然協商破裂 但應已見生機

2014-03-22 17:42

? 人氣

江宜樺到立法院,與抗議學生展開首次對話。(余志偉攝)

江宜樺到立法院,與抗議學生展開首次對話。(余志偉攝)

馬政府與抗議學生的首次對話,雖然雙方似乎無交集,被認為是「協商破裂」。但雙方展開對話、協商,終究是讓事情往正面發展,期望雙方能持續對話,讓事件圓滿落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了5天,在萬眾矚目中,行政院長江宜樺終於出現在立法院的抗議學生面前,從整個場景來看,雙方顯然都是有備而來。任何一方如在言行上有所不當,都是在全國民眾前「失分」。江宜樺緩步走入,低調、全程面帶微笑,即使講話時被學生尖銳打斷,亦不改其貌。學生雖然堅持其要求與立場,毫無退讓,但在應對上也維持對人的基本尊重,雙方算是平手。

實質問題上,學生要求;退回服貿(指退回行政院)、通過監督條例、馬總統出面;馬政府的目前的底線是回立法院會逐條審查。表面上看是南轅北轍,但深入看則是轉機已現。

學生要求的退回行政院,坦白說,意義不大;試問:退回行政院再出來時,行政院會作任何修改嗎?對政府而言,這是已經與對於簽署的協議,不可能更改,因此退回再送出一模一樣的東西,沒只有形式意義。因此,學生如果繼續堅持這點,意義實在不大。服貿由立法院進行實質審查,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條件。

這次服貿協議引發的反對聲浪,最重要者是國民黨連基本的程序都不顧及,粗暴的將法案送到院會。若能回歸委員會程序,讓各黨好好討論服貿,至少是回歸基本的民主程序,也遵守去年的朝野協商決議。

對學生要求在本會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則是馬政府該退讓、該接受的條件,其目的不是為了化解這次學運而已,主要是著眼建立可長可久的體制。

未來兩岸互動往來必然更頻繁、雙方簽署的各種協議必然持續增加,國內對中國的疑慮之深,絕無可能平空消失,但兩岸協議又勢必持續,總不成每次都搞一次抗爭、運動吧?解決之道就是立法納入體制。透過監督條例的訂定,讓兩岸協議的整個過程,更透明、更可昭公信;另外,執政者未來簽署協議前,也該納入朝野政黨、社會各界的意見,才不會再出現服貿般的慘劇。

坦白說,兩岸如此重大又敏感的議題,政府在與對岸進行任何協商、簽署任何協議時,朝野政黨、立法院竟然只能事後扮演橡皮圖章的角色,實在不可思議,同時也造成政治、社會紛爭,訂定監督條例後,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至於學生要求馬英九出面對話,在雙方對實質事務已達成共識後,馬總統是否出面對話,只是雙方面子之爭,當已不是重點。如果問題已解決,放開面子問題,不論見與不見,都好、都可。

除非是實力極度懸殊的兩方,否則談判、協商,一定是有取有予,彼此都必須有所退讓,才可能有共識。期望今天江揆與學生的會面,不是最後一次,雙方能持續保持接觸、協商、對話,而且都有願退讓之心,儘早讓占領立法院行動圓滿落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