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新型肺炎會影響台灣農產品輸中嗎?

2020-02-08 06:30

? 人氣

台灣的重要輸出農產品如鳳梨、蜜棗等,外銷中國的數量和價格可能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出現萎縮情形。(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的重要輸出農產品如鳳梨、蜜棗等,外銷中國的數量和價格可能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出現萎縮情形。(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國大陸現正受到(2019-nCoV)肆虐(全球確診達3萬1千多例,死亡人數達638人),目前99%的病例都在中國大陸,針對新型肺炎病毒雖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必恐慌。大陸官方陸續採取封城,要求當地居民減少外出活動次數,希望減緩疫情擴散速度,導致消費驟降;尤其自WHO宣布,將武漢肺炎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後,許多國家也陸續禁止民眾前往中國大陸並陸續撤僑,部分地區也出現對中國及亞洲人不友善及歧視言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若干行業如:旅遊業、交通業、餐飲業、零售業製造業、娛樂業、金融業等已經受到影響,這波疫情對全球尤其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將超過SARS時期,據經濟專家預估2020年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可能會降至5.5%以下,被視為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預測,且極其罕見、出人意料之外的風險)。

除了疫情受到關注外,對於當地民生物資(菜、油、米、肉、蛋、奶等)以及日常用水用電用氣等是否能穩定供應,對安定民心至關重要。前些日子網路上「白菜價格暴漲」、「超市蔬菜賣場幾乎沒貨」等消息滿天飛,更加深居民的恐慌,也凸顯中國大陸社會機制的脆弱。為此大陸官方正透過增強對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生產主體的支援力度,提高農作物產量;實施「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合理安排零售終端投放布局;實施「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將菜籃子列入政府部門的績效考核;維持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的暢通,確保生活物資進得了城、入得了店等等,以維持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穩定,保障民眾的生活需要,共度難關。

20191210-傳統市場、菜市場一景。(盧逸峰攝)
疫情爆發期間,能否有穩定的民生物資,對安定民心至關重要。(資料照,盧逸峰攝)

而國內農漁民關心的是台灣農產品輸中是否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樣的憂心不是無的放矢。這些年蔡政府雖然一再強調不能依賴單一市場,但是效果有限,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大陸仍然是台灣農產品首位出口國,去年一整年台灣出口大陸農產品金額達12億7583.8萬美元,占總出口值的22.9%,出口量為56萬4481公噸;比前年金額增加0.7%,出口量增加7.6%,雙創新高;尤其國內重要農產品如稻米、鳳梨、芒果、蓮霧、蜜棗、釋迦等外銷中國大陸的數量和價格均出現成長現象(茶葉、石斑魚、秋刀魚則出現萎縮的警訊),兩岸農產貿易至關重要。

而中國大陸民眾消費能力,很可能受到這波疫情影響,自然引發是否會影響到台灣農產品尤其高級水果(如鳳梨、芒果、蓮霧、釋迦等等)輸中的憂慮,正密切觀察外銷訂單有沒有出現萎縮。

中國大陸為對抗這波疫情,不僅封城,市內大眾運輸也停運,當地居民外食及購物的次數大幅減少,加以外送、物流未全面恢復,對農產品消費自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相對的宅經濟(包括遊戲、物流、網購,外送平台等)也會跟著興起,來因應實際需求。目前中國大陸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約40%,農產品透過網路零售額占農產品總交易額近10%,網購將會承擔更多農產品交易及配送的功能。另,中國大陸商務部也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積極利用進口,來增加國內肉類等農產品市場供應,商機還在。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高,北京一處賣場幾乎門可羅雀。(美聯社)
武漢肺炎風波持續,中國的疫情難以控制之外,經濟及民眾消費能力也因此重創。圖為北京一處賣場幾乎門可羅雀。(資料照,美聯社)

因應新的局勢發展,蔡政府除了可以針對遭受影響的農漁產品給予保價收購、補貼、低利貸款,並擴大辦理國內促銷活動及積極開闢中國大陸以外的新興市場外,如何維繫住中國大陸市場並搭上這波新的消費型態,將負面衝擊降至最低,需產官學一起努力!畢竟我們的敵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面對這場新型肺炎戰爭需要人類團結對抗,別自亂陣腳!(註:針對武漢肺炎疫情對農漁業損害,農委會備妥50億資金啟動農業紓困貸款)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