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鼎銘觀點:學術醜聞,正在危及台灣的學術及教育根基

2017-02-21 07:10

? 人氣

學術誠實文化的紮根,台灣有待努力者多。最近《風傳媒》的一篇報導,新任科技部長陳良基的一席話,尤讓我們感慨良多,「論文引用與數據,會隨科技變化會一直不同,過去只要把出處寫出來即可,但十幾年前開始,學術界即認為論文不能有超過一整段引用,有些作法十年前沒有問題,但現在就有抄襲爭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0217-科技部長陳良基17日至立院出席施政報告總質詢。(顏麟宇攝)
曾任台大副校長的科技部長陳良基對學術規範看來也很陌生。(顏麟宇攝)

這樣的發言如果屬實,見證我們職司學術研究的部長,對學術研究規範的陌生。筆者在1987年到美國讀博士時,即被教育:不是自己的話,不只要交代來源,更必須轉寫!而且,引用超過三行以上,必須左右縮格,並註明引用出處!

這一些,早已是西方的學術傳統,不是近十幾年的事!很可惜,我們的學術訓練,一直沒有注意何謂Integrity,只是學會一些方法與工具,仍沒有學會「尊重」二個字!博士生送出去一年,如果不深入,怎可能學會西方學術文化的深層習慣?

其實,科技部或教育部,眼前重要的工作之一,除了讓此案盡快水落石出,更需要盡快建立抄襲、竄改、偽造等等學術欺騙的完整案例資料庫!這樣的資料庫,讓教師可以在上課時,舉例讓學生了解欺騙的各種現象及嚴重後果,間接建立我們健康的學術誠實文化!

當然,政府及科技部也必須痛自檢討,如果不是一、二十年來,盲目追求所謂的3I(SCI、SSCI 及 A&HCI)論文,而且唯量是問,怎會出現所謂的I級人?怎會出現教師升等、申請計畫,及博士生畢業唯3I論文是問的現象?

這就是當前學術醜聞產生的動因:為了衝數量,掛名最容易;為了衝數量,抄襲、竄改及偽造在所不惜;為了衝數量,專找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邊緣化的期刊!結果就是產生多年來屢受批評的:論文量可以世界排行在前,引用率卻吊車尾的特殊學術景觀!

為了台灣的學術研究及高教未來,我們必須徹底了解何謂Integrity;讓它的內涵,植根在我們文化的深層部分,不管是學術研究現場,不管是教學現場,還是教育行政現場!

*作者為世新大學前校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賴鼎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