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謝謝你遲到了》選摘(1)

2017-01-25 05:10

? 人氣

我向博吉亞解釋,最好的專欄文章就是將我說的那三種成 分加以混合調配,要是心中沒有一套想要提倡的價值觀,你寫 出來的東西就會不痛不癢。賽德曼很喜歡提醒我猶太經典《塔木德》裡的這麼一句話:「凡是發自內心的,才能夠打動人心。」若非肺腑之言,如何說到人的心坎裡?因為你關心,別人才會在意;你能設身處地,才能引發共鳴。你若不從形塑世界的最大力量「下手」,你的專欄文章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 你對世界這部機器的看法,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會固定不變。只要你獲得新知,或是這個世界有所改變,你的觀點也會改變,而且這種改變的過程持續不斷。如果你想說服別人去做某件事,就必須用具有說服力的方式幫他們把點串起來,讓他們了解這個行動為何會造成那樣的結果,畢竟這就是世界的運作之道。最後,我告訴博吉亞,文章要能夠啟迪人心,才有濟世之功;如果只是論述抽象原則,很容易流於空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串連個人價值觀與你對世界這部機器如何運作的分析,以及你對它如何在各種不同情境下影響人們和文化的了解,你自然就會建構出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世界觀,產生自己的意見。就像數據科學家必須利用演算法來處理龐雜的巨量資料,才能夠看出相關模式;你在撰寫時事評論時,也得透過世界觀,才能夠發光發熱。

那麼,如何擁有與時俱進的世界觀?我建議博吉亞,必須經常報導、不斷學習,在今日尤其如此。現在的世界瞬息萬變,如果你只想依靠驗證過的公式或教條行事,肯定無法應付。這個世界愈發相互依賴、日益複雜,你就愈需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整合多種觀點。

我對這個主題的思考,深受林頓•韋爾斯(Linton Wells) 的影響,他是美國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策略學教授。韋爾斯論道,如果你認為只要用一套框架或某個學科專業,就能表達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或是解釋這個世界的運作之道,那就太一廂情願了。他描述思考問題的三種方式: 一種是「在框框之內」,另一種是「在框框之外」,還有一種則是「毫無框架限制」。他說,今天在面對問題時,唯一禁得起考驗的思考方式,就是用「毫無框架限制」的方式思考。

當然,「毫無框架限制」不是指沒有自己的意見,而是指: 不要讓你的好奇心設限,可以用不同學科來探索世界,了解這部機器是怎麼運作的。韋爾斯稱這種方式為「完全包容」,這 也是本書的寫作路數。這意味著你得盡可能在分析中納入很多相關的人、過程、學科、組織和技術,而這些元素通常是獨立或相互排斥的。例如,你要了解今日地緣政治變動的本質,就不得不把運算、電子通訊、地理環境、全球化,以及人口結構 的發展全部納入考量。如此一來,你才能夠掌握全貌,不是瞎子摸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