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韓國瑜喚回中間選民之內政篇─「右傾汪洋」中的「左傾孤帆」

2019-12-24 07:00

? 人氣

蔡英文的私德也是不堪聞問,我列出眾所周知的其中三件:「小case」、「博士門」和「玩弄扭曲民主機制」。(資料照,蔡英文競辦提供)

蔡英文的私德也是不堪聞問,我列出眾所周知的其中三件:「小case」、「博士門」和「玩弄扭曲民主機制」。(資料照,蔡英文競辦提供)

總統選戰打到現在,韓國瑜對中間選民號召乏力是不爭事實,為何如此?如何挽回局勢?探討這些,讓我們先從「何謂中間選民」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大政治板塊,兩個分野基礎

「中間選民」是相對於綠營和藍營而言的,綠、中間、藍,這大致構成臺灣選民的三大政治板塊。這三個政治板塊按什麼規則界定分野?他們分別自我定位的思想基礎是什麼?搞清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直接和本文主旨 —— 如何喚回中間選民 —— 有關。

闡明這一點,最簡便精煉的思想工具,筆者認為即是「價值VS身份」理論,可參考刊在本網站的《解讀臺灣政治﹕身份政治VS價值政治》。簡言即是,無論是應付身邊日常生活,抑或處理國家國際政治事務,我們通常遵循兩種思維模式:不是「身份導向」,便是「價值導向」。這兩個思維導向,便是形成臺灣三大政治板塊的兩個思想基礎:形塑藍、綠兩個政治板塊的,是「身份導向」,形塑中間選民的,是「價值導向」,具體形態如下:

藍綠的對立,導因於對「中(華民)國」之「身份」的認同分歧。凡認同「中(華民)國/中國人/中華文化」之「身份」的,即歸入藍營,凡不認同「中(華民)國……」,只認同「臺灣(國)/臺灣(國)人/臺灣文化」之「身份」,要「去中國化」的,便是綠營。

「中間選民」正相反,他們並不執著於「中(華民)國」或「臺灣(國)」的特定「身份」,他們在意的是「價值理念」。所謂「價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待周遭個人時,是以「德」與「才」來體現的,兩者俱全的叫做「德才兼備」,是理想的「價值」。評判一個政黨、一個政府的「價值」,我們的標準其實也不脫「德/才」的概念,「德」,是「政風」;「才」,是「政策」。每次選舉,中間選民都按他們的「價值理念/德、才/政策、政風」標準檢驗藍綠,選擇他們中意的政黨或候選人,可以這次投藍,下次投綠。由於如此地「藍綠不定」,可藍可綠,兩邊「逢源」,他們才成為「中間選民」。由此可見,爭取中間選民,一定要從「價值」,即「政策/政風」入手。

臺灣文化環境:一片「右傾」的汪洋裡飄著幾葉「左傾」孤帆

「政策」和「政風」具體是什麼?

「政策」分為「內、外」兩個方面。「內」,是「內政」;「外」應該是「外交」,但臺灣情況特殊,沒有外交,只有「兩岸」。「內政」大多是無關「普世價值政治文明」的「民生技術專業」,如農業、水利、能源等,但「兩岸」卻屬緊扣「普世價值」的政治文明思想領域,是「價值VS身份」的糾葛,也是重視「價值理念/政風政策」的中間選民最在意的;

「政風」,則是民主風範、法治自律、清廉誠信等。

分析「內政」,借用西方的「左、右」概念是個好方法。在西方,左、右的分野相對清晰,在家庭價值(同婚、墮胎等)、廢死、稅收、福利、移民、少數族裔、勞工權益、政府規模等一系列議題上,都是左派站一邊,右派在另一邊,界限分明,但東方不是如此。

臺灣在思想上屬中華文化範疇。本來,中華文化對一系列民生議題的觀念與西方是不同的,中國人社會無法像西方那樣,用「左、右」的概念,在「民生」議題上將社會清晰地分成「左、右」兩大陣營。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主流觀念」在一個議題上按西方標準傾左,另一個議題則會傾右,比如,對待同婚、墮胎與廢死這三大社會議題,在西方,是左派都傾向贊同,右派都傾向反對;但中華文化的主流觀念卻是反對同婚與廢死,不介意墮胎,「主流中華文化」即是如此地「忽左忽右」,「左、右」界限「犬牙交錯」。但整體來說,中華主流文化對大部分民生議題都持右傾立場,小部分持左傾立場,可以說,按西方的「左、右」概念,誇張一點形容,中華文化是「在一片『右傾』的汪洋裡漂浮著幾葉『左傾』孤帆」。

民進黨的「左政」不受歡迎

以此來看臺灣,民進黨即是一葉「左傾孤帆」,執政三年,推行的左傾政策在仍是偏右中華文化佔主導地位的臺灣社會招致廣泛的反對與抵制。我歸納出其中代表性的「三大左傾政策」:一例一休、同婚、反核。

20181125-高雄同志大遊行。(甘岱民攝)
民進黨執政三年,推行的「三大左傾政策:一例一休、同婚、反核」招致廣泛的反對與抵制。(資料照,甘岱民攝)

需說明,「一例一休」與「同婚」目的單純,是「純左傾」,純粹的「維護勞工權益」和同性戀者權益,但反核不是,反核夾雜著濃厚的「反國民黨」政治陰謀。核四案、洪仲丘案、文林苑都更案、大埔開發案,這是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前在民間明推暗助的幾個大型社會運動,其暗藏目的都是挑戰為難當時的執政黨國民黨。2016年民進黨贏得政權,藉社會運動反國民黨便失去必要,這些當時針對執政黨的社會運動也「適時」解決的解決,結案的結案,「好案知時節,當選乃退身」(借用杜甫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消失無踪,迄今再無出現,唯獨核電議題,因為影響深遠,沒法「結案」,彷如「西瓜皮擦屁股沒完沒了」,變成民進黨政府的燙手山芋。沒收「以核養綠」公投結果表明,反核也確實是民進黨的信仰,儘管這信仰過時且不切實際「烏托邦」,但它並非「純左傾」,在相當程度,它是「借核反國(民黨)」的工具,也是麻煩。

民進黨的「政風」不堪檢驗

按「民主風範、法治自律、清廉誠信」標準,民進黨的「政風」一塌糊塗,舉其中幾件廣為知名者:「東廠」、「關說」、「拔管」、「慶富」、「私菸」、「私菸」案曝露的「肥貓」、「英派」大將的「三百萬」及法務高官的公然包庇、犯罪被通緝卻長期逍遙法外的黨官愛將、放縱陳水扁、網軍逼死外交官……,族繁不及備載。

私菸案爆發後,蔡英文數度強調嚴查到底的決心。(郭晉瑋攝)
民進黨的「政風」一塌糊塗,舉其中幾件廣為知名者:「拔管」、「慶富」、「私菸」...圖為私菸案後接受訪問的總統蔡英文。(郭晉瑋攝)

蔡英文的私德也是不堪聞問,我列出眾所周知的其中三件,稱其為代表性的「三大醜聞」,一件比一件性質惡劣。第一醜聞其實是「小cace」,但這是筆者認識蔡的開始,印象深刻:「十八趴,一邊拿、一邊罵」,讓筆者第一次見識到蔡的虛偽、不誠與「妄膽」。然後,略過那件貓膩重重,但因「司法已還其清白」,故姑且「放下」的「宇昌案」,看第二醜聞:「博士門」。臺灣政壇上藍綠高官有博士學位者大有人在,為何唯獨蔡英文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會成為兩大疑案?為什麼總也澄不清?如果真是「學位詐欺」,按民進黨苛待國民黨的「高標準」,該如何處理?第三醜聞性質最嚴重:玩弄扭曲民主機制,用盡骯髒手段,在黨內初選中「做掉」賴清德。這已不僅是蔡個人的私德不彰,她還把民進黨拖下水,是踐踏「民主」、霸凌「黨主」,強立「蔡主」,堪與同樣變造相對民主的遊戲規則,恢復「終身制」的習近平看齊。

臺灣蠢動著兩股「反民主」勢力,一是外來的中共滲透,另一就是民進黨/蔡英文的「犧牲民主謀私利」。難怪,輿論給了民進黨和蔡英文形象逼真,也和筆者向來觀感完全吻合的兩個字:綠共。

理解了民進黨不符臺灣民情的「左政」,看透其腐敗的「綠共」歪風,國民黨的「政策政風」可省略分析了,因為國民黨的偏右民生「政策」更符合臺灣民情、國民黨的「政風」也未像民進黨那般地「放膽墮落」。在「內政」上,民進黨大失民心,形勢極為有利國民黨。

然而,「失之內政,收之兩岸」,終究,民進黨在「兩岸」間撿到「三把槍」,讓他們反轉「內政」的劣勢,「兩岸勝內政」,至少在民調上,又把國民黨壓倒在地。這「三把槍」是:年初的「習講話」、年中的「反送中」、年末的「不分區」,見下文。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