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希觀點:解開台灣遠遠落後新加坡人均GDP之謎

2019-11-30 06:40

? 人氣

台星港韓中歷年人均GDP(1970~2017)。(作者鄭兆希提供)
台星港韓中歷年人均GDP(1970~2017)。(作者鄭兆希提供)
星港韓中人均GDP與台灣的比值(1970~2017)。(作者鄭兆希提供)
星港韓中人均GDP與台灣的比值(1970~2017)。(作者鄭兆希提供)

要分析四小龍這五十年來各階段的發展,可以從上圖的亞洲四小龍人均GDP 近50年的表現看出端倪。台灣從1970年到1990年台股登上12000點,這20年就是台灣發生經濟奇蹟階段(台灣錢淹腳目),韓國表現也不輸台灣,兩國不斷逼近香港與新加坡,1990~2000年台灣表現也還不算弱,高科技產業的興起也讓台灣還有一波表現,股市還兩度破萬點並順利躲開亞洲金融風暴(1997~1999年),仍保持與新加坡香港同步成長。但是2000年之後(陳水扁上任)發展就停滯了(與世界平均值同步), 香港也跟台灣差不多(深藍線)進入與世界同步的緩慢成長,韓國與新加坡則持續快步前進逐漸甩開台灣與香港,台灣與香港等於整整19年(2000~2019)原地踏步(與世界平均值同步),反之中國則在這段期間快速成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底台灣與香港這19年來是什麼原因突然雙雙引擎失去動力,停止快速成長? 真的是因為這19年來大龍醒了所以小龍睡了? 那為何新加坡與韓國卻不受大龍醒來的影響? 還是新加坡與韓國不與中國對抗,台灣與香港因為與中國對抗所以停止快速成長? 但台灣與香港是投資大陸最多的兩個國家,為何反而沒有享受到大龍成長的紅利? 反而韓國與新加坡有受惠中國的崛起享受到大陸成長的紅利? 這樣的說法只能說有一部分正確,因為台灣跟中國服貿與貨貿因為國內意見紛擾一直談不攏,如此解釋還說得過去;但是香港已經併入中國也停止快速成長就不合理了。另一個解釋方式就是韓國與新加坡藉由吸引全球化的資金(包含中國),也掌握到東協市場的崛起,加上全球化布局,所以持續保持高度成長。這些因素可以解釋新加坡與韓國的成長,但是為何台灣與香港受惠於中國與東協的崛起會比星韓少? 還是台灣與香港全球化布局真的有落後星韓? 香港與台灣不是中國的同胞嗎? 台灣政府不是早從李登輝時代就開始鼓勵南進? 這豈非又是矛盾?

經濟的發展停滯—起因於政治的惡鬥與為反對而反對的在野黨

因此筆者認為楊世光的看法並未點出真正的重點,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香港人當年與中國人均GDP差異25倍,2000年的時候香港國民所得還高於新加坡,法治與民主制度各方面都優於中國,根本”瞧不起”中國人(有如早期剛光復的台灣人瞧不起外省人,因此以日本人自居為榮),根本無法接受中國這個比較落後國家的統治。因此,回歸後反而開啟了香港人在政治上與中國對抗的時代;台灣也一樣有政治上的問題,1996年開始民選總統,2000年陳水扁因為藍營分裂(年年有瑜的第一次)當選了總統,民進黨執政後怎能放過國民黨,不斷在228事件與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以及黨產問題上攻擊國民黨,藍綠兩黨為了核四的議題也不斷爭論(超過20年了!!!,民進黨要負最大責任,應該追究民進黨責任,黨產充公賠償國庫),終於陳水扁志得意滿玩過頭了,2000年陳水扁在核四議題上羞辱連戰 (連戰先生想必念念不忘,一定要聯合31位中常委呼籲藍營團結),台灣政壇潘朵拉的盒子從此大開,台灣墮入了腥風血雨的藍綠惡鬥惡性循環地獄中哀嚎,政壇從此只問藍綠不問黑白,108位被鎮壓住的天罡、地煞星宿、牛鬼蛇神就此竄入台灣政壇,反對黨永遠反對到底,劣幣逐良幣興風作浪超過20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