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靠備轉容量率就判斷台灣缺不缺電?別天真了!

2019-11-25 06:10

? 人氣

20191122-觀點投書 台電圖表3。(作者提供)
108年度每日尖峰備轉容量曲線。(作者提供)

為什麼一個可以提供民眾和企業了解電力系統體質的中性評估指標,會變成可用來操作的工具呢?其實問題就出在所謂淨尖峰供電能力的認定標準,這個標準可以一變再變,就和空污指標的計算一樣,如果有追蹤這些量化數字的務實民眾,甚至可以發現跳機後的供電能力反而變高的奇怪現象。(可以參考王明鉅醫師的臉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就是說,原本設計用來忠實揭露系統供電能力的指標已經被人為介入了,如果這樣的供電指標已經不可信,我們從哪裡還可以看得出來一個電力系統的實際狀況呢?

其實,如果你看實際的調度行為最誠實了。

電力系統依據經濟調度的原則及相關的限制條件有所謂的「邊際機組」,也就是在綜合考量後調度順序擺在最後面的機組,大部分有二種,一種是燃料成本較貴的機組,例如燃油的協和三、四號機或天然氣單循環效率較差的大林五、六號機,這些機組的運轉是要付出經濟和環保的代價的;另一種是該除役卻延役或緊急採購裝置申請為緊急機組的發電機,這些機組受地方政府管制,都有年度運轉時數的限制,例如燃油的協和一、二號機或大潭的天然氣單循環七號機,緊急機組原來就是因為系統有缺電風險而申請,在低備轉容量6%時才能不得已起動運轉,但此時卻在備轉容量率高達10%時常態的起動,無非就是要營造不缺電的假象。

當我們在每天的機組運轉狀況裡發現這些機組已經啟動運轉中時,表示說系統已經沒有退路,例如11/21夜間尖峰(約18時)就可以看到機組運轉狀況如下:

20191122-觀點投書 台電圖表(作者提供)
機組燃氣運作狀況。(作者提供)
20191122-觀點投書 台電圖表4。(作者提供)
機組燃油運作狀況。(作者提供)

圖中原應在106年除役的協和一、二號機及106年緊急設置的大潭七號機的單循環天然氣機組都已上線,且都已接近滿載,系統內可以做為緊急因應的電源幾乎用罄,和815大停電前的系統狀況沒什麼二樣,但是卻仍顯示高備轉容量的數值。

這好像告訴大家電力裕度非常足夠,但另一方面又把所有緊急機組都全部開下去?這不免令人覺得錯亂?

如果一個電力系統的餘裕真的不足以提供電力可靠的供應,來滿足投資企業的信心,甚至影響民眾用電的安全,我們還能怎麼相信這個國家提出來的任何數據呢?

*作者為氣候先鋒者聯盟共同發起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