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選擇性不寬容和政客刑罰民粹主義相呼應:《懲罰的三大思辨》選摘(1)

2019-11-29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社會選擇性的不寬容」已和政治人物的「刑罰民粹主義」相呼應,這兩種現象的結合,造就了判刑率的激增。(示意圖,取自Public Domain)

作者指出,「社會選擇性的不寬容」已和政治人物的「刑罰民粹主義」相呼應,這兩種現象的結合,造就了判刑率的激增。(示意圖,取自Public Domain)

法國歷經其近代和平時期中法令最嚴苛的時期。儘管實際上在二戰後曾有一段例外的時期,淪為階下囚的男男女女前所未有地多。在六十多年的時間裡,監獄人口倍增至三點五倍。一九五五年受監禁者有兩萬名,一九八五年有四萬三千名,二○一五年有六萬六千名。在二○一六年更以七萬名囚犯打破紀錄。開放監禁者更是大幅成長,人數在三十年內增加了將近四倍。因此,今日依法監禁者已超過二十五萬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這樣的演變並非如我們試圖所相信的起因於犯罪率的增加。儘管相關統計難以從違法的定義、受害者的聲明,以及行政紀錄來說明這樣的變化,儘管在涉及不同種類的犯罪行為時會有不同的趨勢,但近半世紀以來,我們掌握的資料已證實,最令人高度關切的犯罪形式幾乎是持續在倒退,先是從殺人和最嚴重的暴力開始。我們不難想像,在我們觀察到的演變中,恐怖主義相關事件便占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事實上,這樣的演變起自一九七○年代,因此在最早的恐怖攻擊事件之前就開始了,而且最常涉及未成年犯罪,在日益增加的判刑中占了最大的比例。再者,這些攻擊所導致的悲劇可鞏固漫長的鎮壓程序並加以合理化,而且變得讓人很難去質疑,儘管主要涉及的是較不嚴重的罪行。

如果階下囚增多不是因為真正的犯罪率上升,那要如何說明這樣的演變呢?這結合了兩大深深影響法國社會的現象:對違法主義與偏差行為同情心的演化;聚焦於安全重要性的政治言行。前一種現象與文化有關,後者則是政治。

一方面,個人顯得越來越無法容忍對其存在造成困擾的人。不禮貌的行為、出聲恫嚇、言語攻擊、鄰人之間的爭吵、伴侶之間的口角,一系列能從地方實證經驗中找到解決之道的人際關係衝突從此鬧上警局,往往還訴諸法律,有時還會坐牢。此外,這樣的趨勢往往涉及無受害者的違法行為,例如吸食毒品、建築大廳的臨時占用、侮辱國旗、賣淫或使用某些宗教符號。一般大眾對至今法律所忽略的行為容忍門檻降低,再加上在道德期待擴張的情況下,執法者往往傾向緩和社會氣氛。然而,這樣的傾向並不會對所有的違法行為及其行為者造成同樣的影響。這很自然地會對優勢族群寬容,但卻嚴厲地打擊平民階級。一般人對逃漏稅的容忍度通常高於商店竊盜。事實上,這種混亂的等級和相應制裁的變調同時反映出社會關係的僵化和道德判斷的分化。

但另一方面,政治精英也強化甚至預見市民們對安全性的擔憂。在他們受市民委託處理其問題時,他們所採取的方式已超出民主政體對這些需求的回應。經由媒體對不同犯行和暴力事件的加工輔助下,這些精英們配合、加劇,甚至是引發焦慮和恐懼。他們利用這樣的焦慮和恐懼。實際上,他們想透過展現嚴厲,從情況的戲劇化和行使自身權威來尋求選舉的利益;而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十年間對政黨和政治人物而言最成功的策略,就是抓住這些煽情並令人激動的主題。此外,刑罰的民粹主義對這些精英來說更是有利,因為當他們掌權時,他們往往很難強調其他領域的政績,例如社會正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