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不分區名單事件現國民黨內改革契機

2019-11-23 05:20

? 人氣

國民黨20日下午於黨部舉行不分區立委聯合記者會,介紹前16名不分區立委。圖為引發爭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陸軍前副司令吳斯懷。(資料照,羅暐智攝)

國民黨20日下午於黨部舉行不分區立委聯合記者會,介紹前16名不分區立委。圖為引發爭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陸軍前副司令吳斯懷。(資料照,羅暐智攝)

隨著選戰戰鼓擂響加劇,不分區登記截止日逼近(22),各黨不分區名單也逐漸明朗(敝人執筆今日親民黨與台灣團結聯盟將公佈不分區名單;新黨報載將於21日公佈)。綜觀至今各政黨公佈不分區名單,小黨名單相對得到輿論正面多於負面肯定或是一如既往反應該黨黨意而不太意外;另一方面,近日成為輿論焦點的國民黨不分區名單,不僅牽動國民黨總統選舉、造成掣肘,在國民黨名單被罵翻而一改再改之際,民進黨充滿派系平衡、保守與部份酬庸的名單卻從民眾「眼皮底溜過」。國民黨名單爭議至此尚未落幕,甚至被繪聲繪影成「逼宮鬥爭」,乃至埋下選後黨內危機,不過,「弱主席現象」讓黨內民主滋長,毋寧可視為黨價值體系重塑的契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自2005年《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次增修條文後,自2008年選出的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立委減半、採行單一選區兩票選制,亦即立委席次總數減為113席(任期4年),同時,選舉人一票投選區立委,另外一票投給政黨,並由政黨推薦名單(政黨不分區名單)。就制度設計而言,政黨不分區名單期待各政黨推出專業性強、弱勢族群代表(至少希望在估計安全名單中很大一部份),因為許多社會賢達不容易透過選區競爭當選,不分區名單制度提供機會讓這些代表參與問政、修法與立法過程、提昇立法院代表性與品質。不分區另一部份的組成(也就是實務上容易墮落的組成)即是可忠誠執行黨意(政治組)立委人選。

對於公民而言,理想上,不分區名單是要看到政黨藉此擴大社會專業賢達參與,並體現黨魂與黨的價值,各黨莫不應爭相諮詢、延攬並提出優秀人選爭取人民政黨票的支持。實務上,政治組常淪為令人詬病的酬庸、派系平衡、黨內次團體競逐,或是黨主席安插「國王/王后人馬」的權力鞏固樁腳,一來,當人數大過一般可接受的比例,不分區的公益私利化比例將大增;二來,黨意也不見得被忠誠執行,指示鞏固黨內既有次團勢力在立法院的「插旗」。而所謂專業組或社會弱勢代表要不就是掩蓋其背後的政治連結、牽強套上專業或社會弱勢代表名目;要不就是確實不錯的人選,卻成為遮掩政治組醜陋分贓的「遮羞布」,當作「亮點」藉以提高整體名單的正當性(如是實務描述是對公民而言最糟糕狀況)。

立委登記截止日接近,許多小黨已公佈不分區立委推薦名單。有資歷較淺的小黨名單得到不少正面輿論肯定,例如時代力量;有的除了提供素人機會外,也看出策略聯盟的政治「合作」,例如郭台銘陣營在台灣民眾黨和今日甫公佈的親民黨名單的「安排」;有的,則不太意外,將能反應使命型政黨精神的代表排出,例如台灣基進、台灣團結聯盟與新黨已知名單。整體而言,小黨名單訴仁者眾、堪為耳目一新,這也是意料之中。一來,因為事關小黨「續命」,雖然有黨際競合政治算計,也因考量支持者理想性相對高且重疊性高,推薦名單務要訴諸正面評價;二來,當然也是囿於兩黨政治發展,「政治」人才吸納相對困難,故而從其他社會面向廣開渠道。

20191119-時代力量19日舉行不分區立委參選記者會,候選人高呼口號。(盧逸峰攝)
時代力量19日舉行不分區立委參選記者會,候選人高呼口號。(資料照,盧逸峰攝)

另一方面,對於兩大黨而言,2020年戰場除總統選戰外即在立法院;立法院又有區域與不分區(還有原住民立委,不在本文討論範圍),而這三部份是相互牽動。總統選戰與區域立委選戰早已進入短兵相接;不分區名單推出原先就但求不扣分。詎料,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本月12日報派曝光即引起黨內與輿論譁然,明顯讓近兩月處於民調劣勢、宣佈張善政前院長為副手的韓國瑜好不容易恢復的氣勢又被拖垮了。外界對於國民黨不分區名單爭點多在主席吳敦義應否排入、排入的排序問題、現任遺珠之憾(例如林麗蟬委員未納入)、名單亮點太少、許多爭議人選入列。

黨內外排山倒海反彈聲浪不斷,報派名單更動消息也一直傳出,名單更一日兩變。直到敝人撰寫此文今日(20),經過青壯派激烈抗爭與輿論批評,吳主席從原先9月盛傳排名第一位退到第十位,再倒退到安全名單邊緣第十四位;倍受爭議的邱毅在怨念中憤而退出(而後傳出排在新黨不分區第一位);少數亮點、學養經歷豐富的陳以信也重回安全名單第十位;過去傳出「共諜」疑慮的張顯耀在中央委員會投票被刷掉;傳出涉及人頭黨員疑雲的范成連也自請除名…,雖然爭議極高的吳斯懷仍「紋風不動」;中央委員不同意票高過同意票但未過半數的車宜靜仍然在列。改變過程看似波濤洶湧,卻也逐漸往社會民意趨近;當然,與民意之間還有相當大落差。如此透過基進由外而內、由下而上的反彈促成的改變,突顯國民黨「弱主席現象」,然而,沒能大步靠近民意,意謂「保皇派」勢力仍在。即便如此,兩年半前那位「綠懼人」強主席顯然不復在。

必須要說,這些改變不夠多,但是至少看到黨內民主滋長。當國民黨內主流是社會非主流時,黨內有志之士不再像過去論資排輩而溫良恭儉讓,而是串連力量推著黨中央的決策路徑轉彎;黨內不少大老也「砲打黨中央」聲援。雖然由下而上的改革制度不全導致粗糙的黨內碰撞,容易被有心人士政治操作成鬥爭與逼宮,而這些現象確實與過去民眾印象中國民黨內鬥相仿,但是吾人看不出矯正黨內不分區名單、納入更多社會期待,進而增加更多政黨支持有何私利?(當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相較民進黨不分區充斥被外界批評的「派系分贓」、「招降納叛」、「某某之妻」、「老派政治人物」…等,一發生爭議就主席拍板定案、然後全黨噤聲,國民黨反而讓人看到日後黨內民主與改革契機。

此次國民黨不分區名單更改事件肯定不會那麼早落幕,即便名單因此定案,黨內改革種籽已然播下。可想而知,日後國民黨內更多更零星或全面的衝突可能上演,與其用看戲心態視之為爭權奪利,不如期待黨內有志之士再造國民黨價值體系。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