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的社會意涵:《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書摘(3)

2016-12-09 05:40

? 人氣

德國「Autostabt」停車場 (德國熱線)

德國「Autostabt」停車場 (德國熱線)

不要小看停車位,停車位的設計也會影響這個社會。交通規畫專家與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會士勞倫斯.法蘭克(Lawrence Frank)觀察美國城市後,有如下的心得。他發現開店的人門前有沒有給客人的車位,是在地民眾跟鄰居熟不熟的關鍵,車位愈多,鄰居關係就愈疏遠。這當中的邏輯並不難解:因為好停車,所以上門消費的人會從在地的鄉親變成以過客為主。在商言商,店家想「擴大客群」無可厚非,但要是整座城市的設計都圍繞著停車位打轉,那大家購物的地方就會離家愈來愈遠,那因為買東西而認識朋友或至少覺得某人面熟的機會就會降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充足而便利的停車空間,是離散城市的正字標記,也是街坊生活的殺手。你只要走一遭洛杉磯,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有一說是,洛杉磯土地上有著地球上每平方公尺最高的停車位密度,而洛杉磯的街道上則人煙稀少。時間拉回一九九○年代的尾聲,都市生活的促進團體原本寄望迪士尼音樂廳(Disney Concert Hall)這座由明星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所操刀、且披著不鏽鋼外皮的指標性建築,可以吹口氣讓洛城的邦克山地區(Bunker Hill district)活過來。為此洛杉磯發債一億一千萬美元,蓋了可容納超過兩千輛車的停車空間──等於音樂廳的地下六層都是停車場。但這除了壓得音樂廳的租客洛杉磯愛樂(Los Angeles Philharmonic)喘不過氣,得按契約每年舉辦超密集的一百二十八場冬季演出來還債以外,音樂廳本身也沒有發揮活絡地方的效應。根據唐諾.舒普(DonaldShoup)的分析,這是因為人只要開車去迪士尼音樂廳,就不會離開音樂廳。

舒普教授除了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都市規畫,也是「停車效應」的世界級權威。「明明是代表洛杉磯的建築,你的體驗卻只是從停車場出發又回來這麼繞一圈,洛城本身完全不在行程之內。」這話出自舒普跟他的研究生麥可.曼維爾(Michael Manville)對這項開發案的分析與嚴厲批判。如今大部分的人來音樂廳,車子都是停在地下停車場,然後乘著一道道電扶梯「扶搖直上」來到音樂廳的穿堂,走的時候就沿原路回去牽車。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結果就是周遭的街道仍舊空空蕩蕩,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咖啡店、酒吧或商店,主要道路上也看不見客源。兩個字形容這地方就是:寂寥。

好停車大家都愛,但這種「車庫效應」(garage effect)對住宅區的街坊有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個社區裡要是家家戶戶都有空間把車往室內或地下室停,那你就別想經常在人行道上跟他們打上照面了。這個道理有多重要,你可能一下子腦筋轉不過來,但只要拿一個徹底執行的替代方案給你看,你就會懂了。我這裡剛好就有個德國黑森林心臟地帶的案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