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的社會意涵:《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書摘(3)

2016-12-09 05:40

? 人氣

瓦本(Vauban)是一個軍事基地改建的實驗性環保社區,人口約五千名,從德國的中世紀古城弗萊堡(Freiburg)坐街車大概是十分鐘的距離。瓦本的公寓、連棟屋與小公園如果是一塊棋盤,那街道與步道就是上面的格線;如果這些建築物與街道是血肉,那連著它們的脊幹就是中央大道。至於在兩側拱衛著大道的,則是寬闊的草坪、人行步道與街車的軌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九月某日破曉,我跟著五歲的萊納和萊納媽出門,主角萊納今天是第一次騎自行車上學。我們三人搖搖晃晃地沿著靜謐的街道來到社區的大街上,那兒一樣有不輸任何城鎮的上班上學人潮──不一樣的是,走路在這裡是主流中的主流,大家不是直接走到學校,就是要走去坐街車,再不然也是要走到社區邊上那兩座未來感十足的立體停車場去取車。此時此地的生活感沸騰,就像建築師的建案模擬圖活過來一樣。

要討論這樣的光景,速度是一個切入點。如果真的很想開車,你還是可以手握方向盤駛遍瓦本的大街小巷,問題是開車不會比較快,走路才是真正快很多而且舒服很多的選項:住宅區巷弄的行車速限是每小時八公里,蝸牛都有機會跑贏你。但瓦本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當局對停車的規畫。首先是瓦本禁止長期路邊停車,再者是瓦本重新定義了「房屋所有權」,讓「停車經濟學」

遭到了翻轉。正常的情況下,市區的房子會連同停車位一起賣,所以房價包括停車位的價錢,但在瓦本,你有兩條路可選:有車一族買房,合約上會載明你必須購買車位,而且只能買在社區邊邊的兩座立體停車場裡─很多人會被這條規定嚇一跳,像萊納的爸媽就為了停車位砸了兩萬歐元(超過台幣七十萬);但要是沒有車,而且又能豪氣地簽下「不碰車」的切結書,那你不但可以省下買車位的一大筆錢,而且還能以大約三千七百歐元(約台幣十三萬)的優惠價購入社區邊郊的綠蔭地──這算是一種投資,因為如果無車文化普及,那你可以跟所有人共享公園綠地;如果瓦本需要增建停車位,那地價上漲也會讓你的荷包受益。

車輛持有與使用成本的合理化有一層最大的意義,那就是無論瓦本居民選擇如何上班,他們在家附近一定盡量走路或騎鐵馬。瓦本的街上都是人,就是這樣來的;五歲的超萌通勤族,也是這樣來的。

如果說瓦本證明了什麼事情,那就是兩件事情可以決定一個社區有沒有生氣,一個是街道的行車速率,一個是停車位與家家戶戶大門的距離。停車位愈遠,街坊就愈活躍。對北美那一群「停車皇帝大」的人來說,這個觀點可能非常令人火大,但難停車的瓦本卻是弗萊堡的人氣郊區,至少小萊納非常滿意。我、他、還有他媽媽三人一到學校,五歲的萊納就轉身用德語對著我劈哩啪啦說了

一段話,然後燦爛地對媽媽佩特拉.馬夸笑了一下。馬夸所提供的譯文是:「明天我就可以自己騎車上學了!」

車子都慢到不像話的街道,加上一路上都是熟面孔,實在找不到理由擔心的馬夸媽媽,也只能默默在心裡對兒子說:「你想怎樣就怎樣吧!」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作者為查爾斯‧蒙哥馬利Charles Montgomery。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北溫哥華,一九九一年畢業於維多利亞大學地理系。他是一位屢獲殊榮的作家,亦是著名的都市規畫師,在加拿大、美國、英國都有開設關於都市規畫的課程,並運用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建築和都市規畫的專業,與BMW古根漢實驗室和溫哥華博物館合作,致力於社會實驗,幫助城市居民改變彼此以及他們與城市之間的關係。著有《最後的天堂》(The Last Heathen),並以此書獲二○○五年查爾斯‧泰勒獎(Charles Taylor Prize),新書《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獲加拿大羅伯布魯斯(Robert Bruss )房地產書獎,並入選希拉蕊.溫斯頓非文學獎、Shaughnessy Cohen 政治寫作獎等。

《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封面 。(時報出版提供)
《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封面 。(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