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中國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盟主 台灣會在那裡?

2016-11-25 08:10

? 人氣

習近平在APEC峰會中說中國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全球經貿版圖重劃與自由貿易龍頭的爭奪已開始。(美聯社)

習近平在APEC峰會中說中國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全球經貿版圖重劃與自由貿易龍頭的爭奪已開始。(美聯社)

從川普當選讓TPP「被槍斃」,日本考慮把重點轉向RCEP、APEC領袖會議通過推動FTAAP,全球經貿版圖隱約已有重劃之勢;歷史的諷刺與吊詭在:中國竟隱然要成為自由經濟與貿易之龍頭。在此變局中,台灣的定位與利益在那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杜哈回合談判遲無進展,多邊協議告終,這讓21世紀的經貿版圖劃分變成是以FTA(自由貿易協定)及區域自由經貿組織為主軸,這幾年最受矚目者,除了韓國積極又快速的與歐、美、中、印度等主要經濟體簽下12個FTA,傲笑其它國家,中國與東協的「東協加一」在2010年上路,及去年底東協提升為東協共同體外,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與中國為首的RCEP(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議)的競爭。

TPP的12個會員國的GDP占全球的4成,RCEP(東協10國加上中、日、韓、紐、澳、印度)16國則占全球的34%;中國未加入TPP,美國亦未納入RCEP,因此TPP與RCEP也被認為是美國與中國彼此「拚場」、劃分經貿勢力的大戲碼;事實上TPP也是歐巴馬「重返亞洲」、制衡中國勢力擴張最重要的政策。

兩大陣營拚場,有些亞洲國家左右逢源、同時加入TPP與RCEP,如日、紐、澳、星、越南、汶萊;但有些國家是兩頭落空,如北韓、尼泊爾、斯里蘭卡、巴布亞新幾內亞等,不幸的是台灣也是其中之一。

台灣原來鎖定加入TPP以突破經貿邊緣化危機,但川普當選,美國幾乎已可肯定不會通過TPP,美國的GDP占整個TPP的6成,一個沒有美國的TPP,價值與意義大減。日本首相安倍在國會說「日本應該承擔領導責任讓TPP早日生效」;如果TPP難生效,安倍更表示要把重點放在RCEP上。

但實質上日本無能承擔起領導責任,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進口市場是全球最大市場,日本進口額只有美國的一半不到,同時日本對各種進口的干擾、非關稅障礙亦多,無論在數量與「慷慨」程度上都遠不如美國,因此在經濟上日本也無法承擔起領導責任。川普日前再次表示,他就職第一天的行動方案就包括讓美國退出TPP,對此議題的結局已無疑義。沒有美國的TPP,台灣未來即使能加入,其意義與助益亦已大不如前。

反倒是TPP沒有美國了,對RCEP不再構成強力競爭威脅,亞洲國家別無選擇的倒向RCEP,連日本都不得不把重點擺在RCEP上,中國作為盟主的地位確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中鼓吹開放與自由貿易,他說「開放對亞太地區的繁榮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他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這句話明顯是要對比川普的保護主義。

這是一個極富歷史的諷刺與吊詭的場景─如果川普上任後讓美國走進保護主義、揚棄TPP、與各國的貿易糾紛不斷,而中國推動RCEP上路,並遵守「大門越開越大」的承諾,戰後70年一直是自由經濟、開放貿易守護者與推動者的美國,其守護者的地位就要由中國取代了─由習近平在APEC的說話與態度來看,中國確實是躍躍欲試。中國每年進口金額在1.7-1.8兆美元之譜,是全球第2大的進口市場,雖然不如美國每年超過2兆美元的進口市場,但也足夠吸引亞洲各國靠向中國了。

過去,美國靠龐大的進口市場,慷慨的向盟國開放,成為自由經濟龍頭;現在,中國顯然也有意效法,習近平承諾的「中國的門會越開越大」,對亞洲國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在此變局中,台灣要突破經貿邊緣化,已找不到單一可靠、可行的公式了─沒了美國,即使TPP生效,但加入TPP助益有限,已經不是解答;加入RCEP?目前「冷冷」的兩岸關係,RCEP主導者中國讓台灣加入的機率極低,即使台灣申請加入,一定會碰上許多「政治干擾」;與其它大型經濟體(如美、歐)簽FTA?八字沒一撇的事,難寄厚望。

至於中國倡議的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習近平在峰會上敦促亞太地區領袖共同加緊推進FTAAP,這次利馬會議中亦列入宣言。這可以視為是APEC的「升級版」,把原本只是聯誼、鬆散的APEC提升為常態性、有強制性的區域經貿組織。因為台灣原本就是APEC會員國,國內有人對此寄予厚望,因為台灣原本就在其中,沒有「申請加入」的問題,且可一舉突破台灣的經貿邊緣化問題。

但衡諸現實,以「東協加一」、TPP及RCEP的例子看,從開始談判到完成至少5、6年以上,如果從有構想與研究階段開始算,大概就是10年左右。FTAAP現在還只是在「研究階段」,連正式成立FTAAP的協議都未簽署;如進入實質談判,縱然已有RCEP的基礎,但21個國家談起來也是曠日費時,更何況其中包含中國與美國,兩國在其中大概又要好好較量角力一番。蔡英文如能順利連任,恐怕終其8年任期都難見到FTAAP上路。把希望寄托於FTAAP,就如把人生都寄望在天國一樣的遙不可及。

所以,當國際經貿版圖再次重整、重劃時,政府是該告訴大家,台灣在那裡?有什麼可行的策略與方向?否則,經貿邊緣化持續,雖然不會造成台灣經濟的「猝死」,但卻會如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慢性致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