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光觀點: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如何辨識與差異化監理

2019-10-25 05:50

? 人氣

不可忽視 銀行授信順循環、槓桿循環問題

目前已完成辨識並公布其D-SIBs清單的國家(包括我國),幾乎都採取「指標基礎衡量法」。「指標基礎衡量法」的優點是簡單明瞭,符合監理實務的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4項指標都是落後型的指標,主要目的是用來辨識G-SIBs。而這些指標中,關聯性最不易精確衡量而且難以捉摸。由前述千禧橋的例子可知,平時看似無關的金融機構,可能在危機來臨之際關聯性急速上升。為了能及時反映及衡量系統風險上升對於金融機構系統風險重要性的影響,尤其是關聯性短期內的快速變化,可同時採用其他方法(像是計量模型)作為輔助工具供內部參考與日常監控之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系統風險的來源有跨時面向與跨機構面向,處理「大到不能倒」與「關聯性太高不能倒」之外,也不能忽視銀行授信順循環與槓桿循環等跨時面向的問題。許多研究發現,結合信用與資產價格所形成的「金融循環」(financial cycles)與金融危機的發生息息相關,也就是金融循環的高峰常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時點。為降低金融循環對金融穩定的威脅,可善加利用其他的總體審慎政策工具,像是流動性要求LCR與NSFR、金融機構槓桿比率、保留資本緩衝、抗循環資本緩衝及貸款成數等。

此外,雖然我國的D-SIBs均不在FSB公布的G-SIBs名單中,但G-SIBs名單中有20家左右在我國設有營業據點。依FSB所發布的「金融機構有效處理機制要點」,發生危機的跨境金融機構要能有效清理,母國與地主國的監理當局應緊密合作,落實資訊共享,並協調清理流程的規劃與評估。

最後,除了金融機構之外,涉足金融領域的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s)快速崛起,其系統風險重要性自不待言。金融監理當局如何面對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帶來的「大到不能倒」與「關聯性太高不能倒」的問題,是日益迫切的議題。

*作者為中央銀行副總裁。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FinTech Taipei 2019台北金融科技展 11/29~11/30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